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鐵匠老李的「絆馬索」(王振東)

鐵匠老李的「絆馬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鐵匠老李的「絆馬索」》中國當代作家王振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鐵匠老李的「絆馬索」

黃土窪地處十字路口,是通往縣城的必經之路。因交通便利,村裡有人就在此處開店出攤,慢慢形成了一個小集市。

李傳堂的鐵匠鋪就開在路口的東南角。

鐵匠鋪是兩間茅草房,靠後牆盤一火爐,火爐外邊架一砧子,裡邊是個碩大的風箱,風箱一拉,風進火爐,爐膛內的火苗立時跳躍起來。李傳堂和兒子皆身着工裝——厚厚的、用桐油刷過的黃布圍裙和套袖,腳上也要裹上厚布,防止飛濺的火星灼傷身體。

李傳堂穩穩地站在砧子前,神情凝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爐里的鐵塊。看火候到了,便將鐵塊夾上砧子,操起小錘敲到鐵塊上,迅疾敏捷而又從容不迫。看到「引導錘」動了,兒子掄圓大錘砸向鐵塊。頓時,火花四濺,錘聲鏗鏘。李傳堂靈活的翻轉鐵塊,兒子用力落錘,鐵塊不斷地變換形狀,似揉面一樣,隨心所欲,讓人驚嘆那曾經堅硬、冰冷的鐵塊在他們手裡竟這般柔軟。

片刻工夫,小錘敲向砧子一側,兒子遂蹲成馬步,錘至肩頭,輕打細敲,但節奏明顯加快……錘起錘落中,一件鐵器就打成了。然後淬火。李傳堂夾起鐵器,伸進盛滿涼水的缸里,「滋——」,一團白霧升騰起來,鋪滿了整個鋪子。淬過火,再回火,以降低鋼鐵的脆性。淬火、回火的火候拿捏,全憑李傳堂的經驗了。

一件鐵器誕生需要幾遍鍛打,一遍下來,就是幾十錘,兒子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喝碗水吧!」言語裡,李傳堂滿是疼愛。

兒子便從水桶里舀起一碗柳葉茶,「咕咚,咕咚」猛喝一通,酣暢淋漓。在這當兒,李傳堂會習慣性地走到門口張望一番,好似等人。

「打鐵須得自身硬。只有一身硬氣,打出的鐵器才有靈性!」李傳堂回屋說。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鐵匠多兼職給牲口釘掌。李傳堂也是。

李傳堂給牲口釘掌的手藝,方圓數十里都有名氣。給馬釘掌時,李傳堂把馬牽入一個特製的木架內,拴牢韁繩,輕拍馬頭。馬溫順地配合着。他趁機扳起一條馬腿,使其自然踡曲於木凳上,將蹄子底面朝上,拔掉舊掌,用抵在腋下的長柄鏟刀將蹄面剷平,再用鐮刀旋去邊緣老化的角質部分,眨眼功夫將一個不規則的蹄子收拾得妥妥貼貼。然後把新掌貼在蹄子上,向外傾斜敲入掌釘,當掌釘露出頭時,用一鐵器將釘尖彎回角質層里。連釘七枚,一副新掌便嚴絲合縫地貼合在馬蹄上。那掛了掌的馬走出木架,抖抖毛,抖出一身威儀,四蹄生風,踏出一路清脆。

有人疑問牲畜咋不踢他?他哈哈笑道:「不會的。鏟蹄時,鏟的是角質部分,牲畜感覺不到疼,只有鏟到了牲畜的神經,或者釘子釘入肉里,它們才會尥蹶子!」

李傳堂從未被牲畜踢到過,每次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這一點兒子很是佩服

在叮叮噹噹的錘打聲中,李傳堂每次都對兒子重複那句話:「打鐵須得自身硬,只有一身硬氣,打出的鐵器才有靈性!」

民國三十二年,小鬼子看中了黃土窪的地利,便在這裡建了據點,配合縣城的鬼子行動。鬼子隊長叫伊藤,成天騎一匹高頭大馬,帶領小鬼子燒殺搶掠,禍害百姓。

這日午後,伊藤騎馬來到鐵匠鋪,威風凜凜。翻譯官對李傳堂說:「太君的馬掌壞了,你給換一下。」

李傳堂脅肩諂笑,對伊藤點頭哈腰:「好好。」

兒子瞪着父親,沒好氣地說:「你不是成天說人要硬氣,這會兒你的硬氣哪兒去了?」

李傳堂小聲回兒子:「你看這陣勢,不釘會中?好漢不吃眼前虧。」

「要釘你釘,我不釘!」

李傳堂不再搭理兒子,獨自將馬牽入木架內,系牢韁繩,將馬蹄置於木凳上,鏟,旋,銼,釘,一氣呵成……在場的人還沒看明白,四隻馬蹄都換上了結結實實的新掌。

馬抖抖身子,一聲長嘶,顯得更加威風。

伊藤拍拍李傳堂的肩:「吆西,你的,良民大大的!」

兒子又瞪了父親一眼,一腳踢翻了盛柳葉茶的水桶。

傍晚,八路軍襲擊了鬼子的據點。混戰中,伊藤策馬衝出據點,向縣城方向狂奔。劉排長舉槍瞄準伊藤,正要扣動板機,突然「咕咚」一聲,接着一聲慘叫。劉排長猛追上去,見伊藤抱腿蜷縮在地,哇哇大叫……

據點被八路軍連窩端掉。劉排長緊握李傳堂的手:「老李,你的'絆馬索』這次立了大功啊!」

眾人都愣了。

原來,李傳堂是八路軍的地下交通員。他和劉排長一直尋找機會攻打據點。當他為伊藤掛完馬掌,認為這是收拾小鬼子的好時機立即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劉排長。

有人問:「排長,'絆馬索』是啥東西?」

劉排長哈哈大笑:「問老李。」

李傳堂說:「一個馬掌釘七顆釘子才結實,我只釘了三顆,用的還是和馬蹄大小不合的馬掌。馬走着沒事,可一跑起來,馬掌就會脫落,一脫落不就把馬絆倒了?」[1]

作者簡介

王振東,河南省作協會員,社旗縣作協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