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鈎距黃堇

中文學名:鈎距黃堇

拉丁學名:Corydalis hamata Franch.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罌粟目

科:罌粟科

屬:紫堇屬

鈎距黃堇(學名:Corydalis hamata Franch.)是罌粟科紫堇屬植物。多年生草本,無乳汁。主根圓柱狀,莖不分枝,直立、上升,花排列成頂生,種子腎形或近圓形,花果期七到八月。生長於海拔3400-3800(-4200)米的多石路邊或溪水中。可入藥。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鈎距黃堇
  • 拉丁學名:Corydalis hamata Franch.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罌粟目
  • 亞目:罌粟亞目
  • 科:罌粟科
  • 亞科:荷包牡丹亞科
  • 族:紫堇族
  • 屬:紫堇屬

形態特徵

叢生草本,綠色,高10-30厘米。根莖粗短,具長條形肉質鬚根,上部並生葉和1至多莖。莖發自基生葉腋,基部露裸,常扭曲,上部具葉,不分枝或分枝。基生葉多數,長達莖的中部以上,具長柄;葉柄約與葉片等長,基部鞘狀寬展,具膜質邊緣;葉片長圓形,二回羽狀全裂,一回羽片9-11枚,近無柄,二回羽片通常三枚,三深裂,裂片線形或長圓形,長3-6毫米,寬2-3毫米。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具短柄至無柄,有時近一回羽狀全裂,羽片近缺刻狀二回羽狀分裂。總狀花序不分枝或少分枝,多花、密集;花常俯垂。苞片倒卵形或披針形,全緣,有時下部的葉狀,多少分裂。花梗長5-10毫米,約與苞片等長。萼片寬卵形,深褐色,稍厚,長約3毫米,具不規則銳齒或缺刻。花黃褐色或污黃色。上花瓣長(1.5-)2-2.2厘米,頂端近圓鈍,頂端稍後具全緣的雞冠狀突起,有時不明顯;距圓筒形,約與瓣片等長,自中部鈎狀彎曲,末端稍增粗;蜜腺約貫穿距長的1/2。下花較寬展,稍向前伸出。雄蕊束披針形,具中肋。柱頭扁四方形,常具8乳突,有時僅見頂生的4乳,而側生的不明顯。蒴果披針形,約長1.5厘米,寬4-5毫米,具2列種子;種子具小突起。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400-3800(-4200)米的多石路邊或溪水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四川西部(康定、道孚、德格、木里、稻城鄉城)、雲南西北部(德欽、中甸、維西、貢山)和西藏東部(江達、左貢、索縣)。

藥用價值

藏醫用全草清熱、止血。

藥名:鈎距黃堇。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鈎距黃堇的全草。

功效:清熱涼血、涼血止血。

主治: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證;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證。[1]

性味歸經:苦,涼。入心、肝、胃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

別名:都拉色布、都力色布(西藏芒康藏語)。[2]

考證:始載於《西藏植物名錄》。

參考文獻

  1. 黃堇的功效與作用,蘋果綠養生網, 2016-12-22
  2. 鈎距黃堇的鎮痛及抗炎作用,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