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鍾祥市東橋鎮

鍾祥市東橋鎮隸屬於湖北省鍾祥市,地處大洪山南麓,鍾祥市東部,東與京山縣孫橋鎮毗鄰,南與大口國家森林公園相依,西與盤石嶺林場接壤,北與客店鎮交界。東橋鎮版圖總面積246.7平方千米(2017年),截至2013年,下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總人口20954人(2017年)。2013年,該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77億元。東橋鎮屬山丘地帶,東北部較高為山區,西南部較低為丘陵;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裕、雨熱同季的特點,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1]

中文名: 東橋鎮

外文名: Dongqiao Town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鍾祥市

地理位置:大洪山南麓,鍾祥市東部

面 積: 246.7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橋社區

電話區號: 0724

郵政區碼: 431933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0954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鄂H

目錄

歷史沿革

東橋地區古時為沈鹿,屬春秋戰國時楚別邑郊郢轄地。戰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在該地興修水利,並建有東、西兩座石拱橋,其集市在橋的東面,東橋由此而得名。

宋淳熙名郢東驛。

清末稱東橋市。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名柏新鄉。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稱天長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名郢東鄉。

1949年7月,鍾祥縣成立東橋區。

1950年12月,改稱鍾祥縣第九區。

1954年1月,復名東橋區。

1956年6月,撤銷東橋區.設立東橋農村工作指導組。

1958年1月,撤銷東橋農村工作指導組,恢復東橋區。

1958年9月,鍾祥縣實行人民公社化,撤銷東橋區,設立東橋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撤銷東橋人民公社.復名東橋區。

1975年11月,鍾祥縣撤區並社,撤銷東橋區,並4個人民公社為東橋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社建區(鎮),撤銷東橋人民公社,設立東橋區。

1987年10月,撤銷東橋區,建立東橋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東橋鎮下轄東橋社區1個社區和黃集村、墩嶺村、三星村、馬嶺村、柳河村、中李村、歲灣村、朋嶺村、沈集村、金店村、聯盟村、永隆村、九堰村、高潮村、清明村、團山村、東橋村、七堰村、勤嶺村等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橋鎮地處大洪山南麓,鍾祥市東部,東與京山縣孫橋鎮毗鄰,南與大口國家森林公園相依,西與盤石嶺林場接壤,北與客店鎮交界;全鎮總面積246.7平方千米(2017年),鎮中心位於東經112°50′,北緯31°12′。

地形地貌

東橋鎮地處山丘地帶,東北部較高為山區,西南部較低為丘陵,丘陵面積占全鎮總面積的98.5%。

氣候

東橋鎮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熱量豐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均氣溫15.9℃,年均降雨量951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東橋鎮境內主要礦藏有銅礦、大理石礦和石灰石礦。銅礦分布在雞嗚寺一帶,大理石礦分布在歲灣、中李、馬嶺、黃集、墩嶺、勤嶺、清明、高潮等村,石灰石礦分布在三星村。

生物資源

東橋鎮境內野生動物有野豬、山羊、魚、蛇、蜈蚣、八哥、麻雀、貓頭鷹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蒲公英、益母草、魚腥草、茵陳、薄荷、半夏、楊、柳、桑樹、構樹等。

名優特產

老籠王蜂蜜

「老籠王」蜂蜜是東橋鎮境內保峰蜂業合作社生產的一種食用蜂蜜,呈淡黃色或暗黃色,2010年獲第七屆中國武漢農博會「全國知名品牌農產品」,2011年獲國家農業部「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

人口民族

東橋鎮總人口20954人(2017年),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東橋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9.6577億元,財政收入295.68萬元,國稅116.87萬元,地稅90.37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110元。

第一產業

東橋鎮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兼有畜牧、水產養殖業。2011年,全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928億元,糧食總產量45999噸,棉花總產193噸,油料總產3078噸,蔬菜總產1800噸,水產品總產2172噸,生豬出欄47862頭,家禽出籠74萬隻,禽蛋產量2177噸。

第二產業

東橋鎮境內工業以五金製品加工為主。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2.63億元,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縣級規模企業2個,主要工業門類有小五金、建材、農產品加工等,主要工業產品有鉚釘、塑管、小電機等。

第三產業

2011年,東橋鎮境內有金融網點3個,年末存款餘額2.6161億元,貸款4664萬元,郵政儲蓄餘額3781萬元,函件業務27928件。全鎮有餐飲業17家,理髮業11家,汽車、摩托車、家電修理行業18家、打字複印、照相攝影業8家,農資、化工、五金交電、建材、煙酒副食、糧油、服裝、百貨日雜及醫藥行業190家,全年商業零售額1496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東橋鎮境內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梁山調、號子歌、龍燈舞、高蹺舞、海馬舞等。文化活動場所有鎮文化劇院,截至2011年,該鎮有農家書屋20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東橋鎮有初中1所,小學2所,幼兒園3所,在職教師151人。有教輔人員20人,在校學生1354人,其中初中生543人,小學生811人,有在園幼兒393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比例、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均達100%,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東橋鎮境內有中心衛生院一個,病床39張,專業衛生人員56人,其中執業醫師21人,助理醫師4人,能開展查血、尿檢、胸透和普通外科手術等業務,其下設19個醫療點,從業鄉村醫生30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東橋鎮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9戶,人數735人,發放低保金45萬餘元。有五保老人126人,其中集中供養43人,分散供養83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集中供養2400元,分散供養1800元。

交通

東橋鎮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省道S311線橫貫,過境15.15公里。截至2011年,該鎮有通村公路123.6公里,可通100%的行政村。

所獲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8月,被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

視頻

東橋鎮慶祝建黨98周年暨建國70周年文藝匯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