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稱}}}
伊爾根覺羅
旗籍 滿洲鑲藍旗
出生 不詳
逝世 光緒十一年(1885年)

金順(?-1885年),字和甫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1],早年從征太平天國立功,賜號圖爾格齊巴圖魯,此後參與平定陝甘回亂、又跟隨左宗棠率領清軍主力收復新疆,官至伊犁將軍

生平

金順世居吉林。少年孤貧,孝順繼母,早年從征山東,授官驍騎校[1]。此後,跟隨多隆阿在湖北與太平天國作戰,因在清軍收復黃梅之役立功,賜號圖爾格齊巴圖魯[1]。清軍移師安徽,克太湖,金順升任協領。在掛車之役,金順率領騎兵部隊勇勐作戰,直搗中堅[1]

同治二年(1863年),參與平定陝西回人起事,連下羌白、王閣,賜頭品俸祿。緊接着渡渭水擊敗回軍於零口[1]。三年(1864年),漢中南部回人逃奔鳳翔,金順在灃峪將其擊退,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調往西安。當時太平軍集結在陝南,回軍作為嚮導將其帶往灃河,被金順擊退,殲敵頗多。回軍入鄠縣,又被金順率領的騎兵擊敗[1]。四年(1865年),金順率領清軍攻寧夏南門,奪回軍炮台,陣斬首領孫義保[1]。次年(1866年),調任寧夏副都統[1]。七年(1868年),金順收復寧條梁,並連破回軍於五龍山、葭州等地[1]。八年(1869年),清軍平綏德,朝廷下旨將邊外事交付金順。七月,寧夏回人復叛,金順兼程赴援,於城外擊敗回軍,清軍追至龍王廟南,悉克其東南各營壘,守軍被殲滅殆盡[1]

同治九年(1870年),平回大局已定,金順僅有王家甿一處尚未攻克,與其弟連順分兵迎擊,數次獲勝。金順所部頗有聲威,次年克王家甿,清廷賞金順黃馬褂[2]。金順又與張曜攻破納家寨,平定寧夏。金順升任烏里雅蘇台將軍,不久因事被褫職,命即日趕赴肅州[2]。趕到後,在北崖頭停頓,奏請調張曜部助戰。當時,烏魯木齊提督成祿因軍糧匱乏,表示難以趕赴哈密,因此清廷下詔金順接統其軍[2]。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到任,與金順約期並進。金順發地雷於肅州城東北角,將城轟出缺口,清軍乘隙攻入城池,金順也因此官復原職[2]

時任烏魯木齊都統景廉與金順不合。左宗棠奏言金順為人寬和,深得部下之心。清廷令金順率所部二十營入新疆[2]。出關數十里,至沙漠,先頭部隊突然停止不前。金順詢問,獲回應道:「先鋒營駐,有所議。」金順知道有變,趕忙前往察看,親手殺死六人,說道,「敢留者,視此!」大軍因而繼續前行。過了沙漠之後,金順祭六人屍體說道,「雜賦不飽,佐以野蔬,天下無若西軍苦。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但不忍汝六人,如全軍何?如國家何?如關內生靈何?」士氣因此激揚[2]。清廷於路途中授金順為正白旗漢軍都統。次年,金順與景廉會師。一日清軍進行炮兵操演,漢、回圍觀者數千人。景廉部炮擊目標不中,金順和其部將鄧增測視後,炮響旗飛,圍觀回人為之震懾[2]。不久,清廷命金順輔佐新疆軍務[2]

光緒元年(1875年),金順代景廉為都統[3]。二年(1876年),金順駐紮在阜康劉錦棠趕到其駐所協商進兵計劃,金順提議先攻古牧,於是清軍輕騎襲擊黃田,又連下烏魯木齊、迪化、昌吉、呼圖壁等城,斬其回軍首領馬興,賞雙眼花翎,予雲騎尉世職,調任伊犁將軍[4]。七年(1881年),清廷下詔令金順接收伊犁,按地圖劃分邊界[3]。十一年(1885年)二月、五月,部卒因軍餉問題兩度譁變,甚至殺死官員索餉。因金順對屬下寬和,將領營官之間相互蒙蔽,總督譚鍾麟因此彈劾金順[3]。於是光緒帝召金順來京,以錫綸代之[3]。金順行至肅州時病卒,因家無餘錢,幾乎無以為斂。同僚部署集資才得以發喪。送葬部伍全員縞素,步行五千里到北京者,有二百人之多[3]。清廷追贈金順太子太保,諡忠介,為其建祠[3]

金順在外轉戰二十餘年,其妻托莫洛氏一直在家奉養繼母、照顧金順諸弟。金順到了新疆,曾遣使回鄉迎接。其妻告訴使者,「太夫人老矣,寧能涉萬里?吾義不得獨行。且彼處有姬侍,宗祧不墜,吾又何求?」因此沒有前往新疆,當時輿論皆稱其賢惠[3]

金順之弟連順自平定陝甘回亂起跟隨其兄作戰,後又轉戰新疆,立有戰功[2]

來源

引證
參考資料
前任:
福濟
烏里雅蘇台將軍
1871-1872
繼任:
長順
前任:
景廉
烏魯木齊都統
1875-1876
繼任:
英翰
前任:
春福
總統伊犁等處將軍
1876-1885
繼任:
錫綸

Template:伊爾根覺羅氏清史稿列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