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剛乘
|
|
|
金剛乘就是果乘,一般稱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稱密宗。若以二分法,可將佛教分為大、小二乘;大、小乘之主要區別,在於無上菩提心—為利益眾生願成佛。大乘又稱菩薩乘,若以因果來分則有顯、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一般稱為顯教,或直接稱為大乘。
相關內容
大乘與金剛乘有相同的目標:引導一切眾生成就圓滿佛果的心。 一般而言,大乘與金剛乘有相同的見解,但是成就果位的方便道或方法不同。 簡單地說,金剛乘就是果乘,大乘為因乘或體性乘。 大乘被稱為因乘,是因為大乘主要是在教導成佛的因,正見、正定和正行是成佛的根本。 大乘認為要成佛就必須具足種種正思惟,必須淨化某些染污等等。 雖然大乘基本是因乘,但它有時也會暗示結果,特別是在討論佛性的時候,相對地,金剛乘幾乎完全把重點放在果位上。 金剛乘是果位的直接教法,需要能了解教法、具足上等根器的弟子。 金剛乘除了發無上菩提心外,還有其善巧方便的修行法門------觀想。 透過觀想覺了空性實相。 大乘的修行方式是利用因來趨向果,而金剛乘的方法則是把因果放在一起,果實際上就是因。 '金剛乘'與大乘,在究竟真理方面並沒有差別,但是兩者處理相對真理的方法則有出入,特別是金剛乘透過觀想本尊、念誦真言等等轉化相對真理的方法和大乘不同。 此外,金剛乘和其它乘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在於小乘、大乘強調心的訓練,而金剛乘則強調認識心性。 再者,金剛乘一般又分為四部密續,這四部並非不同理論的派別,而是針對四種不同心態的弟子所設計的不同方法。四部密續分成事部密續、行部密續、瑜伽部密續,以及無上瑜伽部密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