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 (豆科酸豆屬植物)
酸角 (豆科酸豆屬植物) |
酸角(學名:Tamarindus indica),又稱酸豆、羅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酸果、麻夯、 甜目坎、通血圖,亞參果。是薔薇目豆科酸角屬的一種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酸角是一個單種屬,僅1種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酸角糕的主要原料。樹身高大,樹幹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着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鈎形莢果。
酸角喜歡炎熱氣候,生長在年均氣溫18ºC—24º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區。主要分布於雲南金沙江、怒江、元江乾熱河谷及西雙版納一帶,海拔50~1350米的熱量好的地方。川滇兩省境內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是我國酸角的主要產區,年產酸角100噸,單產、品質、風味都優於省內其它地區。 [1] 木質有硬質的黑紅色的心材和軟質黃色的白色的邊材素有「東方神樹」之稱。
在許多資料上把酸角叫做羅晃子,酸角和羅晃子是兩種不同的物種,名稱的錯傳會導致人們誤食,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通過查閱大量有關酸角資料,特此把這兩者區別開來。
羅晃子:學名鳳眼果,
【別名】頻婆果(《嶺外代答》),九層皮(《君子堂日詢手鏡》),羅晃子(《綱目》),潘安果(《生草藥性備要》),七姐果、富貴子(《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蘋婆的種子。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酸角
- 拉丁學名;Tamarindus indica Linn.
- 別 稱; 通血圖、通血香、木罕、曼姆、羅望子、酸餃、酸豆、甜目坎
- 二名法;Tamarindus indica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薔薇亞綱
- 目; 薔薇目
- 科;豆科
- 亞 科;雲實亞科 Caesalpinioideae
- 族;瓔珞木族 Trib. Amherstieae
- 屬;酸豆屬 Tamarindus
- 分布區域; 亞洲。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各國 域 真核域
- 始 載; 《雲南中草藥選》
物種分類
雲南產酸角從口感上可分為酸角(果形馬蹄形)、中甜角(果形似泥鰍狀,又稱泥鰍酸角)和甜角(主要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臘,思茅地區的思茅,玉溪地區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3類,其中,甜角很受食用者喜愛。其品種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馬蹄酸角:莢果馬蹄狀,稍扁平,味酸、高產。
泥鰍酸角:樹體高大,莢果形似泥鰍,味較甜,產量較低。
米易酸角:樹體高大,莢果半彎曲,肉質厚,味較甜,結果早,產量高。
口感分類:酸角從口感上分類可以分為,甜型,酸甜型,酸型,三種。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15(-25)米,胸徑30-50(-90)厘米;樹皮暗灰色,不規則縱裂。小葉小,長圓形,長1.3-2.8厘米,寬5-9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凹,基部圓而偏斜,無毛。
花黃色或雜以紫紅色條紋,少數;總花梗和花梗被黃綠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長約1厘米,開花前緊包着花蕾;萼管長約7毫米,檐部裂片披針狀長圓形,長約1.2厘米,花後反折;花瓣倒卵形,與萼裂片近等長,邊緣波狀,皺摺;雄蕊長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絲分離部分長約7毫米,花葯橢圓形,長2.5毫米;子房圓柱形,長約8毫米,微彎,被毛。
莢果圓柱狀長圓形,腫脹,棕褐色,長5-14厘米,直或彎拱,常不規則地縊縮;種子3-14顆,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酸角為果莢果肉,顏色為棕黑色,十年生長,十年開花,十年結果,可謂奇珍。
生長環境
酸角樹耐乾旱、喜光照,適宜炎熱氣候,為陽性樹種。
生存環境按氣候類型屬熱帶和南亞熱帶,分布區的積溫在60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8-24℃,最冷月份平均氣溫在10—15~C,極端最低氣溫為3攝氏度以上,年降水量最低為540mm(雲南元謀),高的在1200mm以上(西雙版納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在乾熱河谷地帶生長良好。
在有間歇乾旱的地方也能良好生長,但在全年有降水的濕熱帶卻不能結實,甚至不能生長。對霜凍敏感。在貧瘠土壤上的瘠薄半荒坡甚至多石處也能生長。雖喜酸性土壤,但對鹼性土壤也能適應,在深厚、肥沃的土壤生長更理想。
酸角屬深根性樹種,根系發達,具有根瘤菌。其樹體強壯,枝條柔軟,很少受強風影響,實為抗颶風樹,較適宜在乾旱熱帶草原和排水良好的季風區生長。主幹短,樹冠開展呈傘形,空氣可暢通葉間。
分布範圍
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又名羅望子、酸豆、酸餃、酸梅、九層皮果、德瑪罕姆(元江傣語)、通血香(雲南),屬於豆科(Leguminosae)羅望子屬(Tamarindus),適宜乾熱河谷種植,是一種食藥兼用的常綠喬木。其原產於非洲熱帶稀樹草原,古代阿拉伯人將它引入亞洲,經印度後又傳到中國。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自治區)的南部及海南、台灣,生於海拔不超過1400m的旱坡草地、乾熱河谷、庭院四旁和濱海。大部分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面積估算約830hm。酸角曾在廣州交易會上引起國外客商注意和詢購。
世界酸角的主要出產區是亞洲。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主要生長於熱量條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旱坡地。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拉美許多國家及美國的乾熱地區。在非洲,酸角主要分布於埃及、埃塞俄比亞、南非、萊索托、肯尼亞、尼日利亞、喀麥隆、蘇丹等國家的低海拔荒坡旱地和沙漠。
南非、埃塞俄比亞數量相對較多。歐洲酸角分布於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在大洋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斐濟等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