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著名中國畫家鄭百重先生是當代青綠山水畫代表人物[1]。現任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導師工作室導師、福建省畫院名譽院長[2]、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廈門大學教授、閩江學院教授、北京榮寶齋畫院山水畫導師[3]。中國美協會員、中囯書協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 國家一級美術師。先後應聘擔任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建軍九十周年全國美展、全軍美展、及多次全國中國畫展評委。和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九次代表大會特邀嘉賓[4]

快速導航:詞條圖冊

中文名 :鄭百重

出生日期 :1945年

民 族 :漢族

主要成就 :作品被文化部、中國美術館等收藏

職 業 :中國畫家

出 生 地 :福建省 福州市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代表作品 :《中國美術史稿》、《鄭百重畫集》、《鄭百重山水集》

任 職 :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導師工作室導師、福建省畫院名譽院長

目錄: 1人物簡介: 2藝術年表: 3作品獲獎: 4藝術評價: 5作品賞析: 6詞條圖冊

目錄

1人物簡介

作品為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中南海釣魚台國賓館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學院和美國囯家博物館、美國卡內基博物館、美國通

用公司美術館等重要藝術機構收藏。

編著出版有 《中國美術史略》、《中國畫大講堂》、《百重山水》、《鄭百重畫集》、《百重世界》、《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鄭百重》等二十多種著作,為當代中國畫創作和

教學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藝術年表

2004年作品《水繞四門》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

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美術》雜誌社、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鄭百重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作品《水繞四門》、《碧山秋雲》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美術》十月號海外美術家專題,發表文章「中國文脈與異軍突起——讀鄭百重畫有感」、刊登作品《水繞四門》、《笑傲江湖》、《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春水滿四澤》、

《祥春瑞雪》等作品;

《百重山水》Ⅱ由香港畫藝出版社出版;

2005年作品《碧波萬頃》參加第二屇北京國際雙年展,作品由全國美協收藏;

參加文化部主辦的「中華魂——海峽兩岸藝術採風之旅,赴台寫生,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鄭百重作品精選》;

《百重山水》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山東省美協山東藝術學院,,山東博物館,青島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

《鄭百重山水畫展》在濟南和青島展出,《美術》雜誌專題報導並刊登作品;

應聘為閩江學院教授;

2006年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陝西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百重藝術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出;

作品《馬耳他共和國》參加「同一世界」中國畫家彩繪聯合國大家庭藝術大展;

赴華山、黃河寫生半個月;

2007年作品《秋江積翠》參加第三屆中國畫展;

作品《古往今來》由中國工程院收藏

出版《百重山水》第四冊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作品《山川之美》參加改革開放三十年全國中國畫學會展;

赴五台山寫生。

2008年作品《綠遍武陵源》參加第三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並在美術雜誌上發表

作品《高山仰止》、《清泉石上流》參加當代盛世中國畫展,由中國美術出版社總社舉辦;

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保利藝術博物館,閩江學院聯合舉辦《百重藝術》在北京新保利大廈舉辦,《青山綠水》畫冊由保利藝術博物館出版;

慶祝閩江學院五十周年校慶,舉辦鄭百重藝術專題展,在福州展出;

由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保利藝術博物館、福建閩江學院、蘭州畫院聯合舉辦,當代著名畫家鄭百重《青綠山水畫展》在蘭州美術館展出;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舉辦永遠的奧運出版奧林匹克史詩畫卷,展出作品《倫敦》《沉醉九寨溝》出版奧林匹克詩畫卷;

作品《霧都倫敦》參加世界華人慶奧運名家書畫展;

在中國教育台作《國畫大講堂》8集,在全國20多個城市播出;

《鄭百重國畫作品》展,在煙臺美術博物館舉行

參加《世界畫家.畫世界》德國行,在萊因河採風;

2009年由中國美協主辦,《中國美術六十年》作品《碧波萬傾》在巴黎展出,並出版;

由中國美協主辦,《 靈感高原展》作品《雅魯藏布江之歌》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由中國文化部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中國保利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主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青山綠水—百重山水畫展》在日本東京

中日友好會館展出;

作品《走向香格里拉》、《源遠流長》為釣魚台國賓館收藏;

作品《萬壑送風》參加2009年全國中國畫展;

慶祝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六十年作品《江漢秋聲》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作品《誰知白雲里別有綠夢春》、《高秋山色》參加正當代.盛世中國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參加《藝術縱橫》中國畫家走世界,赴歐洲四國採風

由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聘為來華工作外國專家.,擔任閩江學院中國畫研究院院長;

2010年由中國美協主辦《翰墨家園》中國畫百名邀請展,作品《長嘯高山頭》參加展出;

參加中國美協《紅色之旅》創作寫生團赴貴州採風;

作品《青山綠水》參加中-國著名畫家走進柳州展;

應美中友好協會邀請出席在美國紐約舉行的年會,作品《錦繡家園》由美國通用公司收藏;

2011年由中國美協、保利藝術博物館、閩江學院、榮寶齋畫院聯合主辦,鄭百重《青綠山水作品》品讀會在北京釣魚台舉行;

參加中國美術世界行,作品《大地之花》在葡萄牙中國當代國畫精品展展出;

2012年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辦公廳邀請創作,作品《華岳晴秀圖》為人大會堂第三會議陳列;

作品《千年樹木》、《走進香格里拉》參加2012年法國盧浮宮國際美術展,赴巴黎參加文化交流;

作品《天台山中》參加第二屇中國畫節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作品展;

作品《聖潔珠峰》參加中國美術世界行,在德國展出,入選《中國當代美術作品集》;

在美國卡耐基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題為《高山與大海》,其中作品《月亮》由卡耐基博物館收藏並永久陳列;

為慶祝中德建交四十年,參加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德國文化交流;

參加《當代中國畫五十家作品展》在全國政協機關舉辦,展出作品《門泊東吳萬里船》等三幅

參加中國美協代表團赴內蒙古大草原寫翻;

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

2013年應邀出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

作品《土樓月》參加當代中國畫精品展同時參加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毛里求斯文化交流;

參加中國美協主辦,中國美術家眼中的世界美展作品《地中海的陽光》在北京展出;

參加中國美協寫生團赴雲南寫生;

作品《茶馬古道》參加全國工筆畫學術展,中國美術館展出。在「美術」期刊發表;

中國文聯舉辦,「中華情.中國夢」展出作品《偶然值鄰叟》.;

帶榮寶畫院學生赴太行山、燕山等地寫生;

由中國美協、上海美協、保利藝術博物館主辦,鄭百重《盛世青綠》作品在陸儼少藝術院舉行;

2014年作品《百年樹人千年樹木》參加第十二屇全國美展。作品刊登在《美術》期刊;

《科學的腳印》參加第二屇現代工筆畫大展(北京);

由中國美協主辦,作品《海闊天高》參加中國美術世界行—《中國美術家眼中的美國》畫展;

由中國美協主辦,作品《茶馬古道》參加《七彩雲南》中國美術作品術展,中國美術館展出;

《美術》9月號發表「名師風彩」鄭百重專題,發表馮遠文章《百重.百重》,刊登作品《天開畫屏》、《到處呈錦繡》、《魚米之鄉》、《千年樹木百年樹人》、《春水滿四澤》;

應邀擔任「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評委.

參加中國美協寫生團赴絲綢之路採風,中央電視台作新聞報導。

2015年作品《神龍騰宵漢》參加《中國畫學會展》中國美術館展出;

在廈門舉辦《咫尺千里》小品展;

在台北舉辦《凝碧積翠》青綠山水展;

應邀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夢.黃山情--全國山水畫作品展」評委。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鄭百重》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

2016年擔任建軍九十周年全國美展評審委員,同時作品《秋風駿馬氣慨》參展。鄭百重《凝碧集翠》畫展在台北名山藝術中心舉辦。

2017年任福建省畫院名譽院長、作品《海上絲路新篇》參加《絲路與文明》第七屆國際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圓廳一號位置展出。鄭百重《凝碧積錦》畫展在香港榮寶齋舉辦。

2018年應聘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鄭百重《積秀織錦》個人畫展在台北舉辦。

作品獲獎

全國美展優秀獎(1981年)、香港金牌獎(1988年)、美國愛荷市榮譽市民(1988年)、

台灣金筆獎(1989年)、日本眾議院獎、和日本藝術院獎(1993年)、美國眾議院教育成果獎

和藝術成就獎(2001年)、加州歐西那市金鑰匙獎(2002年)、美國卡內基博物館優秀獎(2012)

等。

藝術評價

陶鑄前人.自出新機——論鄭百重的山水畫

在美術界,鄭百重早已知名,可是我接觸他甚晚。直到去 年,他在中國美術館辦展,我才得以結識其人,領略他的藝術風采。也許我研究過閩人華新羅藝術的雅俗共賞,所以看

百重的畫,覺得十分親切,彷佛一下子置身於充滿乾坤清氣、人文情懷和光色燦爛的藝術世界,在鮮明的視覺感受中,體驗超越的精神,在生機勃勃的自然中,興起歷史文化的

遷想。我不由得不驚訝其不同凡俗藝術造詣、文化修養與視覺悟性,欣賞其師法造化陶鑄前人而自出新機的藝術才能。

百重的山水畫,像他的名字一樣,充滿詩意與生機。這詩意與生機,來自王維的名句:「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這些充滿詩意與生機的作品,一類畫國內外的名勝風光,近

似王國維所謂的「寫境」,但無論畫九寨溝的神奇,黃山的變幻、西湖的輕柔,還是畫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宏偉、西部大峽谷的壯麗,都已非對景寫生,也完全不同於西式的風景

畫。而是在若忘若憶中,拉開了時空距離,經過了提純與強化,見景生情地突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表現了「畫中情」。

另一類表現心中所想的精神家園,近似王國維所謂的「造境」,無論畫《長江萬里》、《林泉高致》,還是畫《天地入胸臆》、《溪山無盡水長流》,都在開闊的視界中以情運

景,描繪重巒迭翠,萬壑爭流,雲蒸霞蔚,草木蒙茸,艷陽高照,突顯生活的和平寧靜,精神的往來古今。這些作品都有所抒發,有所寄託,在重新創造的藝術世界中,藉助隨

赤松子游的張良,或富春山垂釣的嚴子陵,或泛舟五湖的范蠡、西施。表現了心靈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自由超越,表達了「象外意」。

上述具有「畫中情」與「象外意」的作品,都構築了引人入勝的意境,其意境的突出特點是清新與悠遠。說它清新,是因為擺脫了習見的老套,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引人的美,

強烈地表達動人的感受。說它悠遠,是因為那感受聯繫着人類生存的廣闊空間和悠久的文化積澱。因此,讀百重的畫,不僅可以獲得現代人視覺的滿足,而且可以引發超時空的

想象,與天地問答,與古人對話,使個人的身心融入自然與歷史的懷抱中,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可謂雅俗共賞。

時下的中國山水畫家,普遍追求圖式的個性化,對筆墨的講求也今非昔比,但不都重視意境的構築,重視者也往往止於「畫中情」,而拙於「畫外意」,不能以詩人般善感的心

靈,藉助歷史文化的遷想妙得,馳騁情思,升華畫境。百重繪畫的啟蒙老師陳子奮,非常重視畫家的詩文修養,而且主張從近代詩家「真、清、新」的作品中體會詩歌的時代精

神,還把精通詩文的老友何敦仁、嚴叔夏介紹給自己的弟子,從而使百重在從事山水畫之前已具備了創造意境必需的詩魂與文心。

清初的龔賢指出,一幅好的山水畫,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氣韻,二是丘壑,三是筆墨。用今 天的話說,氣韻即生動的意境,丘壑是豐富的山水景觀,筆墨則是以筆法墨韻和

設色結合而成的藝術手段。晚清以來,由於摹古風氣的盛行,多數山水畫苛求筆情墨趣,既失去動人的意境,又以古人的圖式代替了來自大自然的豐富景象,作品亦流於陳陳相

因,蒼白空疏。20世紀以來,志在振興山水畫的先賢,多在西方寫實觀念的影響下,以實景寫生糾正一味摹古導致的丘壑易窮和筆墨的墨守陳規,使山水畫獲得了生氣。

百重在「文革」下放邵武期間,親身感受到江山如畫,興趣也由花鳥轉向山水。其後,又因為從事玉石雕刻和玉石工藝設計,不僅掌握了中國藝術的裝飾意匠,而且有機會在采

購玉石的途中遍歷名山大川,開始參考龔賢傅抱石、張大千等家的畫法,摹山范水。後來認識了周昌谷,懂得了「與其學近人不如學明清,與其學明清不如學宋元,與其學大千

不如學石濤,與其學石濤不如學范寬。乃取法於上,刻意臨摹。又在周昌谷的介紹下求學於陸儼少,懂得了畫山水要像酈道元着《水經注》一樣地認識自然歷史與人文歷史,懂

得了淡墨中求層次的精微,短線中求氣力的奧妙。從此,他開始把來自大自然的丘壑轉化為經過筆墨提煉的自家圖式,初步形成了個人風格。

20世紀山水畫家對寫生的重視,固然使山水畫得到了源頭活水,卻並不意味着獲得了提煉幻化丘壑的技巧,傳統的丘壑圖式,來於自然而高於自然,比實有的丘壑更加美妙,更

加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藉助筆墨又發揮了筆墨。如何在自己的創作中理解前人創造圖式的,進而綜合前人的畫法,形成自己的圖式,恰是形成個人風格的關鍵。其中包括兩個方

面,一是圖式的空間形態,二是圖式的匠壑處理。鄭百重在風格初成之際已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巧妙地把傳統的三遠空間與西學東漸以來的視幻空間結合起來。或在如何

步入的視幻空間中,以意象化的圖式交待景象細節;或在傳統的意象空間中,以接近寫實的手法描繪:仿佛有聲的水口流泉、似乎可感的坡石體面、積雪壓枝的樹叢和山巔樹杪

的陽光閃耀。

可以看到,他的圖式不同於古人,也有別於他人。比如,多數作品的天地,不留空白,不但染天而且染水。畫面的視野往往比較開闊。似平視又似俯瞰。靈動的大片潑綠,既像

山巒又像雲氣。流泉、水口與白雲,極少鈎勒而刻意皴染,故頗有真實感。叢樹畫法,每每夾葉、點葉與枯枝相比襯。夾葉樹的枝幹一律留白,描寫松杉的夾葉畫法是自創的。

山水中遊憩的古今人物、描繪細緻的房舍舟船、自由飛翔或奔馳的鳥畜,都畫得很小很小。這種囊括三遠與視幻、意象、寫實與裝飾的畫法,貫通了古代傳統與近代傳統,文人

傳統與民間傳統,具備了既不欺世,又不媚俗的特色。

他的山水畫面貌較多,技法也比較豐富。一種近似水墨山水,或極盡點染皴擦。或純用繁線密點,然而在清純蒼潤的水墨中,總有少許亮麗的重色。另一種近似青綠山水,或鈎

勒設色,或潑青潑翠,但每以水墨鈎皴的山石比襯。更多的作品則合水墨青綠為一。既重振了青綠重色的燦爛,又改變了傳統青綠畫法處理山石的上冷下暖的老套,變勾勒設色

為皴擦設色乃至潑彩潑金,變水墨點苔為重色點苔。今人論畫,往往把圖式、筆墨分開討論,其實不僅圖式的呈現通過筆墨,而且筆墨也帶動了丘壑的提煉,鄭百重的圖式即與

他的筆墨設色技巧互為表里。他以綜合古今中外的手法,諸如陳子奮的白描筆法,陸儼少的短線鈎皴、傅抱石的氤氳墨氣、張大千的潑墨潑彩、黃賓虹的積墨破墨、石濤丘壑筆

墨的汪洋恣肆,王蒙的繁密面鬆動、范寬的磅礴氣勢、宋人青綠山水的瑰麗璀璨、寫實繪畫的

光色真實可感、西畫講求的統一色調,海派繪畫用色的和諧與響亮、互動與補色對比、民間繪畫的裝飾趣味,加以鍛鑄融會,於是裁成眾妙,自成家法。

當代的山水畫家.雖在推陳出新上爭妍鬥勝,但致力於水墨淡色者多,着意於青綠重色者少,而百重則繼承發揚了青綠重色的傳統 ,他把鈎勒設色、潑青潑翠、沒骨點筆與水墨

淡色有機的結合為一,從而極大地強化了山水畫的視覺張力和藝術表現力。我曾指出。水墨畫語言的核心在筆墨,重彩畫語言的要義在筆彩。而鄭百重恰恰把握了水墨畫語言與

重彩畫語言的核心與要義。之所以如此,在於他從學陳子奮期間,即在理論和實踐上抓住了兩大關鍵。一是「以書入畫」,潛心書法篆刻,為筆墨和筆彩中的用筆打下了良好基

礎。二是「以史入畫」,精研古近畫史,不僅精研畫法源流與畫風嬗變,而且從畫理畫法層面斟酌取捨化為我有 ,尤其能在創作中 ,通過點與線 、線與面、墨與色、干與濕、

方與圓、虛與實等因素的多樣對立統一,在意象生成和圖式運用中表現干旋坤轉的造化之理,使設計性與隨機性、視覺性與文化性統一起來,從而形成了「集大成而開生面」的

面目。

任何優秀的中國畫都應該是時代性、民族性與畫家個性的統一,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鄭百重的山水畫已努力探索着實現三個統一的道路在他移居美國並經常往來祖國以

來,更加自覺地從民族繪畫古典形態的現代轉換和個人獨特的審美角度致力,既從歷史條件導致的人類共同的視覺審美變化和人文關懷上打通中西,又深入領會中華民族在天人

合一觀念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中所寄寓的寧靜淡泊與風發進取的雙重精神,還強化由個人經歷、學養、志趣導致的獨特審美視角的發現,從而形成了陰陽陶蒸、蒼潤空濛、境

寬博、情思悠遠,多姿多彩,生動可感、既充滿生活氣息,又具有超逸精神的風格意蘊。無疑鄭百重的山水畫已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但我過目的作品大多是在旅居美國時帶

着新的感受和濃郁鄉情創作的,如今他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城市化與商品化加劇的國內,怎樣繼續以沉潛的心境,避免不必要的干擾,取長補短,純化自己的藝術,可能正是他的

所想所為,我祝願他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追求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境界——鄭百重的繪畫創作

鄭百重先生是當代一位具有傑出藝術成就的藝術家,他的傳統繪畫功底深厚,諳熟畫技畫藝,精通畫理,注重文史修養,又有國際藝術視野,還勤于思考當代國畫面臨的問題,

並以嚴肅的態度和虛靜的心境耕耘筆墨,建立了自己的個性繪畫面貌,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傳統國畫歷來講究「技」,重視「道」。古人有「道進乎技」(莊子)或「技進乎道」(魏源)的說法,都是在講「技」與「道」兩者互補的辯證關係。對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

技是基礎,不掌握純熟的技能,藝術創造難以得心應手、出神入化,不能進入「道」即精神的境界。歷史上所有的大藝術家莫不是在在繁雜艱苦勞動中逐步掌握技法、技巧,踏

進藝術門坎,從而施展才智、大顯身手的。鄭百重自幼受家學薰陶,敏感於文史書畫,在前進的過程中得到不少高人指引,使他少走了許多彎路。但他之所以能在藝術上取得如

此突出成就,與他青少年時期勤奮練習技藝則有密切的關係。直至 今日 ,當他回憶幾十年前師從名家陳子奮在藝術技能方面進行的一絲不苟的訓練,詩書畫印齊頭並進,仍激

動不已,認為那是他藝術歷程的起點,他由此獲得了的含有深刻藝術原理的繪畫基礎能力。青年時期他又做過一段玉石雕刻設計,也從中得到一種用手藝進行實體塑造的快感和

體味到技藝美感的秘訣。鄭百重經過努力,躋身專業畫家行列之後,又邁開腳步,拜訪大師陳子奮先生、陸儼少先生、林散之及周昌谷等人,並進一步追溯古代經典,研究龔

賢、石濤、八大、漸江、王蒙等人作品,深入求藝追道,領悟藝術承載的文化精神,確立自己的山水畫創作的藝術方向。[3]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5作品賞析編輯 鄭百重作品欣賞

參考資料: 1. 鄭百重簡介

新浪 [引用日期2015-06-24] 2. 陶鑄前人.自出新機——論鄭百重的山水畫

博寶藝術網 [引用日期2012-10-13] 3. 追求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境界 - 鄭百重的繪畫創作

中國美術家網 [引用日期2018-10-11] 詞條標籤: 藝術家 美術家 文化人物 人物

視頻

鄭百重山水畫教學之構圖方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