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那個教我識字的人走了(鄧貴環)

(重新導向自 那个教我识字的人走了(116) 邓贵环)
那個教我識字的人走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那個教我識字的人走了》中國當代作家鄧貴環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那個教我識字的人走了

中秋節前一天晚上,正吃着飯,突然收到一條信息:鄧老師,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龍坪河的張老師去世了!這是我的一個老鄉發給我的信息。

我的心一緊,張老師才六十多歲,平時身體挺好。今年春節期間,我還見到過。那時老師還是那麼高大魁梧,氣色紅潤。從來沒聽說生過病,怎麼突然就沒了呢?

張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在我的心中,老師的形象,就該是他那個樣子。

張老師身材高大,也很挺拔,像個軍人。平時衣服穿得整整齊齊,一件白襯衫,往褲子裡一紮,十分英武灑脫。兩排白而整齊的牙齒,也格外引人注目。我小時候,常常跟着姐姐們去學校玩,張老師並不把我當不懂事的小孩,他和我說話,逗我玩,很親切,但我卻很怕他,躲得遠遠的。我小小的心裡,在想,老師,就應該是這樣的。

在我們鄉下,學生家長和老師的聯繫,並不緊密。一年到頭,老師很難正式地見到學生的父母一次。沒有老師與家長的約談,也沒有家長會。每到開學的時候,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是自己帶着父母給的幾元錢的學費,去報名上學。

老師與家長的見面,最大的可能,是半道上的遇見。張老師家是「半邊戶」,家裡很多的重體力活,都要他放學了回去做。學校到家的這一段路,便會經常與學生的父母不期而遇。也許是村子太小,無論見到哪位學生的父母,張老師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們孩子的名字。學生的父母,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農民,泥點子沾在身上,一輩子不會脫落。他們與老師的交談,一開始都會緊張不安,因為張老師穿戴太整齊,衣服洗得太乾淨,牙齒太過白淨。但這種不安很快就被張老師真誠的話語和爽朗的笑聲趕跑了。他們有時甚至還坐下來交談一會兒。

記憶中,我的父親就是在半道遇見張老師的。

那一次,我跟父親去村裡的小賣部賣木瓜,遇到放學正往家趕的張老師。那時候我還沒有上學讀書。張老師親切地和我的父親打着招呼,又看着我笑了一笑。我的父親站在老師的面前,像個小學生一樣,極不自然,也不敢抬眼來看。張老師問一句,我父親尷尬地答一句。簡單地交談幾句之後,張老師拍拍父親的肩膀,叮囑他注意路滑,慢點走。那時候,我站在旁邊,看着這一幕,老師的神情,老師的態度,我至今記得。我小小的心裡,在想,老師,就應該是這樣的。

我認識的第一個漢字,是張老師教給我的。我八歲了還沒上學。每天跟着姐姐們去學校,她們進教室讀書,我就在外面玩。其實我也沒閒着,我兩隻手抓住教室的木頭窗欞往裡看,看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教學生數學題,也看學生們讀書寫字做數學題。老師邊教學生,偶爾也往窗戶這邊看一眼。他看到了正伸長脖子往裡瞅的我。老師笑了,露出白白的牙齒。此時,老師讀書講解的聲音更大了一點,那是要我聽得更加真切的吧!我記得他寫在黑板上的是:上 中 下 人 口 手。他在教室里一遍一遍地教,我在窗外跟着一遍一遍地讀;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划地寫,我在窗外用手指頭在牆上一筆一划地寫。裡面的孩子學會了,外面的我也學會了。

我的作文得到的第一面「紅旗」,是張老師給我的。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張老師讓我們寫一寫自己的母親。

說到母親,就仿佛觸到了我心中最柔軟最疼痛的那一部分。我的母親因為只生了一個兒子,而生了三個女兒,在我們那個三代單傳的家裡,日子過得很艱難。她白天給生產隊餵十幾頭豬,晚上回家還要和父親一起推磨,磨全家人吃的玉米面。那是一副沉重的石磨,每次磨完一簸箕玉米,我的父母就累得臉色慘白。而我們幾姊妹又還年幼,幫不上什麼忙。儘管如此,還要看奶奶的臉色。我們娘兒四個還曾經被趕了出去,在外婆家附近的養豬場裡住過一段時間。每每想到母親遭受的這些苦難,我就想哭。

那時候,老師叫我寫自己的母親,就好比為我壓抑太久的情感找到了一個傾瀉的出口。我有好多的話要說給老師聽;我有好多的愛,要向我的母親傾吐。

那天,我那支笨拙的筆突然變得靈巧,我很快就寫了好幾百字,題目就是「我的媽媽」。

第二天,作文本發下來了。我在那篇作文的末尾,赫然看到紅墨水筆畫的一面大大的紅旗。

這是優秀作文的標誌。老師告訴過我們,他會給每次習作中最好的一篇,畫上這樣的一面紅旗。

我的心狂跳起來:我拿到優秀作文了!

這時候,張老師一手托着書本,一手拿着一盒粉筆,進了教室。

「同學們,今天,我給你們念一篇作文,請大家聽完後討論一下,這篇作文好在哪裡。」老師說完,就開始念。

「媽媽,你太苦了!在我們這個家,除了我們幾姊妹,好像沒有別人心疼你。你每天起那麼早,睡那麼晚,總有干不完的活在等着你。你那麼累,奶奶卻還要給你臉色看,這是為什麼?……」

聽到這裡,我的眼窩一熱,眼淚滾落下來。

生活里很苦的媽媽,在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里,苦難似乎又增加了一層。我的心又刺痛起來。

老師念完,同學們也被打動了,教室里一片默然,我也沉浸在自己寫到的那些情景里。過了一會兒,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好像說了很多話。老師最後總結說,這篇作文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在於小作者通過具體的事表達了她對媽媽深切的愛和同情,在於她通過寫媽媽的遭遇,來表達她心中的困惑:媽媽這麼累,為何還不能得到奶奶的喜愛?這就使這篇作文,具有了不一般的意義。老師說,評價一篇作文的好壞,要看它有沒有真情實感,還要看它有沒有傳達深刻的東西。

在這一節課上,我知道了,原來,語言文字的作用有這麼大!它可以表達心聲,可以傳遞感情,可以跟其他的人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也是從那時候起,我喜歡上了語言文字,喜歡上了作文,開始逐步認識到,文字走進人們內心的,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內在的真情,只有真情,才能動人;好的作文,要挖掘出深刻的東西。

那一天,我又一次地想,老師,就應該是這樣的。

張老師是我所知道的在職教師卻兼任村主任的唯一一人。當時我們村學校共有五個年級,每個年級大約一二十個人。學校把五個年級的學生,分成兩個複式班教學。整個學校只有兩位老師,張老師是其中一個。

張老師是教師,也是校長;他擔任全學科的教學,也承擔炊事員的工作;他與學生一起打掃學校的操場和教室,也為學校維修燈泡和其他教學用具。學校所有的事情,都由這兩位老師全包了。儘管如此,張老師也依然把我們的每一節課,上得生趣盎然。

直到今天,我依然記得老師在一節語文課上,給我們講蔣介石被毛主席打敗,狼狽退守台灣的故事。他在黑板上邊畫戰爭形勢圖,邊神采飛揚地講解。講到激動之處,甚至滿臉通紅地在教室里手舞足蹈起來。被老師的情緒感染,我們心中對共產黨、對毛主席的崇敬熱愛之情,像烈火一樣,一下被點燃了。

也許是因為張老師把學校管理得太好,書又教得出色,這樣的人,還應該再增加點擔子吧,上級領導除了讓他當校長、繼續教書之外,又任命他擔任了村主任一職。

那時候,不知道老師村主任工作做得怎樣,我只知道,老師把我們這一屆送到初中之後,他就被調到供銷社當主任去了。從此,老師告別了教師生涯,不再教書。八十年代末的供銷社,是人人嚮往的單位。張老師在主任的位子上依然幹得跟他教書一樣好,不久又被調到其他的鄉鎮,繼續擔任供銷社主任的工作。

沒有想到,僅僅幾年的時間,供銷社的形勢便急轉直下,並很快解體,單位職工紛紛下崗,就連做主任的張老師也沒能倖免。

張老師,這位校長、教師做得風生水起,村主任做得有聲有色、供銷社領導業績突出的風雲人物,最後卻丟了飯碗。

境遇一落千丈的張老師,一度到了潦倒的境地。好在,他很快振作起來,在老家發展釀酒事業。如今,他們家釀的酒在縣內外開了數家門店。張老師在集鎮的一家店裡,親自做銷售。看到勇敢迎接命運挑戰的張老師,我又一次在心裡想,老師,就應該是這樣的!

可誰又能料到,平日裡感冒就極少發生的張老師,會在一個無人知曉的時間,倒下了呢!

唉!惟願我的老師一路走好。我相信,我的老師即使在另一個世界,也能開啟一段精彩的人生![1]

作者簡介

鄧貴環,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