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遍地「戈壁母親」之二 王姨(李偉道)

​遍地「戈壁母親」之二 王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遍地「戈壁母親」之二 王姨》中國當代作家李偉道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遍地「戈壁母親」之二 王姨

拜託,我就不說出她的名字了。

童年的記憶里,她一直是身材高大的,尤其和她一米五幾的丈夫站在一起,更強化了這種反差。油亮白淨的臉上蕩漾着陽光般的笑容,圓圓的手背,一排小坑陷下去,充滿讓人依賴的溫暖感。她養育了9個兒女,夠一個班的戰士。我的印象里,做飯的圍裙始終都罩在她身上。

那時候,連隊住房是軍營式的長長一排,一排12間,每戶一間,均為平均分配的固定24平米。橫豎四排正好圍成一個方形,稱為一個院子。比如東面的稱為「東邊院子」,西面的自然是「西邊院子」了。相接的部分空留出四個通道,這往往是我們小時候打「土塊仗」把守的關隘。「東邊院子」的孩子攻「西邊院子」,「西邊院子」又打過去,鬧得雞飛狗跳,塵土飛揚,不時有人英雄般負傷。奇怪的是那時的孩子都很皮實,像放養在野外的小動物,擦皮破肉常有,也總無大礙。但也常常成為鄰里失和的矛盾點,動靜鬧大了,大人就會打上門來,吵架甚至發展到纏鬥,也就成為平靜院子裡,平素多見的「娛樂節目」。連隊本質上是個移民社會,人員來自天南地北,很少沾親帶故,但有自成一體的社會道德體系,長期磨合中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筆賬,禮讓謙遜、樂於助人者多受人尊崇,家長里短中也往往透出群眾監督的精準和犀利。孩子多,聲勢也大,自然與他人產生矛盾的幾率也大得多。王姨家就是這樣,調皮的男孩多,學業不長進,多讓人側目,每每可以看見她又去給人家賠罪。父母不在家時,常叮囑我去相隔幾間房子的王姨家混飯吃,也因為來自同一個省籍,我們兩家像親戚一樣走動。

連隊的房子沒有門排號,想尋人,知者就會說東邊院子東(西、南、北)排第幾間,聞者瞭然。原本,每家的門都開向同一面,門挨門,張家炒個好菜李家就聞着味了。抬頭不見低頭見,沒有多少隱私可以掩藏,就感覺門前的領地很狹窄。又或相鄰者有了過節,天天撞見自然尷尬。不知誰帶頭有創新之舉,前門一封,背向開個門,從此天寬地闊,瞬間豁然開朗。於是,相隨着眾,一排火車皮樣的房子,兩廂間隔着開門,更像極了火車。生活的智慧任何時代在底層都體現的頑強、鮮活而真切,並大放出異彩。我常常嘆服擁擠不堪而忙碌無窮的蜜蜂世界,又是多麼祥和而次序井然。

隨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孩子年歲的增長,一間房顯得人擠人了。於是,又有人依着房子,縱向前或後再接出一間,還有人,在門前的空地上,搭出簡易的棚子,用於做飯或儲物。漸漸地,軍營式的房舍樣貌徹底改變。相應地,一種全新的社會結構也誕生了。尤其是八十年代往後,承包責任制改革徹底顛覆「大鍋飯」的舊有管理體制,富起來的「萬元戶」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貴。王姨一家就是這個時候鳳凰涅磐,步入連隊的富裕階層,讓人刮目相看。因為她的兒女都長成了田裡的棒勞力,這個超大家庭被改革釋放出的活力,讓它輕而易舉地成為連隊那一時期的首富。顯著標誌,就是在連隊最高的地勢上建起了一排足有五間帶走廊的新磚房,且人來人往,酒宴頻繁,成為連隊一處引人眼熱的新景,大有一雪前恥的繁榮。

王姨這時候是最風光的,從困苦中走出來,在人前有了臉面,蒸蒸日上的日子,也讓她對前景充滿期許,為五個兒子娶妻成家應是要務,但不知怎的,說了幾門親都沒有成功。這時候她的三個女兒已相繼嫁人了,開枝散葉的熱鬧體現在每個年節的相聚中,杯酒交錯之後,不和諧就把原本喜慶的酒席變成了年度的討伐,女婿們和兒子們因為酒的助興開始赤膊相見,甚至大打出手,也成為連隊的笑談。可以想見作為這個大家族定於一尊的權威,她的難過、難堪和心有餘而力不足是同等的。長大一些,我才知道,這九個孩子分兩批為同母異父。王姨在前夫去世後,帶着四個孩子改姓來疆,嫁給了大車班趕車的吳叔。

別看吳叔身高一米五幾,但吼牲口的水平少人能敵。一柄長鞭更是把桀驁不馴的兒馬調教的服服帖帖,甩出的鞭花像年節的「二踢腳」,炸雷般響。因父親也在大車班,我便時常到「馬號」去玩,在餵牛馬的食槽間和那些勞作的牲畜親密接觸,尤其喜歡父親馭使的那匹轅馬,雙目炯炯,通體白淨,比現在人們豢養的寵物威猛的太多。那日,大車班新調來一頭公牛,兩角直立,壯碩高大,尥蹶子動蠻,套不上轅,沒人能拾掇得了。吳叔偏是個倔頭,在眾人的調笑聲中,邁步上前就抱住了牛脖子。懸殊實在太大,那牛一晃頭被把他扔出老遠,騰起一圈塵土,眾人哄堂大笑。小個子吳叔勃然大怒。抄起長鞭,斷喝一聲,手起鞭落,霎時牛耳綻開一朵血花,半個牛耳彈起飛出老高,那牛站定,瑟瑟發抖。自此,那牛成為吳叔最得力的幫手。也打此起,人們對「五量肉」的吳叔另眼相看。

吳叔好酒,童年記憶里,他的醉酒就是我們的樂趣。似乎每酒必醉,醉必撒酒瘋。跌跌倒倒在雪地中向着曠野奔跑,我們一長溜小孩跟在後面嬉嬉哈哈追逐。充滿了神秘的快樂和探究的好奇,追逐着他就像追逐一個謎底和答案,像要搞明白他為什麼向着無盡的曠野奔跑,他究竟去尋找什麼?這個時候,王姨從不像其他的女人那樣去尋酒醉的丈夫。往往是我們這些半大的孩子抬着扯着,凱旋一般把吳叔送回家去,興味盎然地做鳥獸散。王姨似乎知道這樣的結局。

雨打風吹,時光的更迭,讓許多人和事變了模樣。農業經濟的勃興,來得快去得猛。王姨的大家族也在新一輪潮流中退潮一般散開,兒女各自成家,新的家庭單元像園中的花,開出不同生活的色彩,再大的翅膀也不能讓每一個人免受風雨。血緣和親情的紐帶,隨着她日漸雪白的頭髮和日漸彎沉的腰身,慢慢鬆動,這也許就是生活的必然。

災難的來臨是猝不及防的。她剛六十歲,一個兒子就因車禍不明不白地離去,留下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孫子。後來也隨着兒媳的再婚杳無音信。她的腰徹底地彎下來,好像整個天空都負在了她的背上。沒過兩年,她的女婿又遇車禍,又幾年,這個女兒也查出了........

我常常拿她和我的母親比較,她顯然要粗心得多,樂觀得多,那些孩子回不回家,離家幾天,她根本不擔心,這和我的母親有天壤之別。那陷下小坑的厚厚的手掌,那平靜自如的臉龐有着怎樣強大的內心?是生活磨去了她內心的光滑,也是生活教會了她堅韌,她的背上其實負着幾十個兒孫,她也八十有六了吧! [1]

作者簡介

李偉道,新疆兵團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