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公辟給事自青州致歸吳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送公辟給事自青州致歸吳中》是北宋宰相、文學家王珪的作品之一。

北宋王珪,字禹玉,公元1019年出生於成都華陽。王珪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宰相,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王珪年少時跟隨叔父一起遷居到舒州,就是現在的安徽潛山縣,因此王珪的後人也就都成為了舒州人。王珪天資過人,自己又勤奮刻苦,因此常常在落筆之時語出驚人。公元1042年,王珪高中進士,被派到揚州擔任通判一職。之後被召入京城後,在集賢院值班。後來又成為三司鹽鐵判官翰林學士[1]等等。幾年後,王珪的母親逝世,他告假回鄉服喪三年。服喪期結束後,王珪馬上又被召回京城,擔任學士兼侍讀。

送公辟給事自青州致歸吳中

歷史評價

王珪自熙寧初年開始,連續為皇室起草詔書18年,並身居宰輔高職16年,兩方面時間的長久,是歷史上少見的。有人用「三旨(取旨、領旨、得旨)相公」稱呼他,說他一貫順承旨意,明哲保身。但是,在那皇帝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喜則封賞,怒則殺頭的封建社會里,委曲求全,伺機進言,以保社稷安寧為目的,豈止王珪一人?當官不棄學問,爵位、文章同時顯重於一世的,歷史上有幾人能出其右,史家評議也有當與失當之處[2]

王稱:王珪為相,隨時俯仰,與蔡確比以沮司馬光而興西師之役,此可罪也,珪既死,而為章惇所陷誣,以為臣不忠,追貶散秩,則非其罪矣。

脫脫:及安石去位,充、珪實代之,天下喁喁,思有所休息。充力不逮心,同僚左掣右伺,至鞅鞅以死,傷哉!其不足與有行也。珪容身固位,於勢何所重輕,而陰忌正人,以濟其患失之謀,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錢基博:①宋之文章,大端不出二者,而推其原皆出於唐:其一原出李商隱;自宋初西崑之楊億、劉筠、錢惟演以迄宋氏庠、祁兄弟、夏竦、胡宿、王珪,詞取妍華而不免庸膚,此承唐人之頹波,而未能出新意者也。②王珪以文學進,流輩咸共推許其文宏侈瑰麗,自成一家。

視頻

送公辟給事自青州致歸吳中 相關視頻

中華德育故事:公主不遵禮儀,遭到王珪退婚
北宋到南宋的轉化過程

參考文獻

  1. 翰林學士,趣歷史
  2. 「王珪」詩詞全集(435)首),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