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中國史學史論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近現代中國史學史論略》,張越 著,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1](英文名稱:The Commercial Press,簡稱CP)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2]」。
內容簡介
該書稿以研究、討論中國近現代史學發展和史學家為主要內容。其中,專題研究包括社會史大論戰、「五朵金花」問題、近代以來民族精神與歷史文化認同問題等人物研究包括郭沫若、顧頡剛以及新中國建立後「十七年時期」史家群體等。本書還收入了民國史學史和新中國史學史兩個專題,後者是迄今第yi次全面梳理49年直到2015年中國史學發展的研究成果。此外,若干訪談、評論等文章,都與當代中國史學研究的發展趨向直接相關。總的來說,本書是圍繞近現代中國史學發展而展開的研究和評論之作,均為近三兩年來的研究所得,無論的具體選題還是研究觀點,都具有學術前沿性。
本書的學術價值在於對唯物史觀史學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提出了作者的見解、對研究較為薄弱的新中國「十七年時期」史學和當代中國史學做了初步的全面梳理和研究、對當前中國史學發展中的主要趨向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和評價。
作者介紹
張越,1962年7月生,山東青島人。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本科,留本校史學研究所工作,2000年研究生畢業於本校史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學術兼職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學部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編委會主任及學術顧問、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史學理論研究》雜誌編委等。著有《新舊中西之間——五四時期的中國史學》、《五四時期中國史壇的學術論辯》、《史學史通論與近代中國史學研究》等專著;主編有《史學史讀本》、《中國史學史資料匯編》、《後漢書、三國志研究》等書;在《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史學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等學術雜誌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評論百餘篇。
參考文獻
- ↑ 簡介,商務印書館
- ↑ 商務印書館成立110周年,搜狐,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