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輔處彝族苗族鄉

輔處彝族苗族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輔處彝族苗族鄉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

輔處彝族苗族鄉,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地處赫章縣西部,東與雙坪彝族苗族鄉接壤,南連鐵匠苗族鄉,西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大街鄉,北接德卓鄉, 行政區域面積82.61平方千米。 戰國時期,輔處彝族苗族鄉境域屬夜郎管轄;1992年1月,撤區設輔處彝族苗族鄉。 截至2018年末,輔處彝族苗族鄉戶籍人口為17526人。 截至2020年6月,輔處彝族苗族鄉轄3個社區、6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輔處社區街上組。 2011年,輔處彝族苗族鄉財政總收入213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0萬元,增值稅134萬元,企業所得稅19萬元。 2018年,輔處彝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2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輔處彝族苗族鄉地處赫章縣西部,東與雙坪彝族苗族鄉接壤,南連鐵匠苗族鄉,西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大街鄉,北接德卓鄉, 行政區域面積82.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輔處彝族苗族鄉地處雲貴高原,地勢略東高西低,最高點位於茶花村立碑丫口,海拔2276米;最低點位於上游水庫,海拔1739米。

氣候

輔處彝族苗族鄉多年平均氣溫13℃,1月平均氣溫-1℃,極端最低氣溫-4.2℃(1977年1月25日);7月平均氣溫24.7℃,極端最高氣溫40.1℃(1969年7月20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7℃。生長期年平均250天。無霜期年平均235天,最長240天,最短2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00小時,年總輻射133.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23天(一般為2月15日至次年1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215.4毫米(1965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50毫米(1981年)。

水文

輔處彝族苗族鄉境內河道屬烏江水系。橫江自拖二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境內河道長12千米,流域面積120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輔處彝族苗族鄉主要自然災害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3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1990年6月15日,降雹時間約20分鐘,涉及境內開嘎、輔處、興旺、營塘、楊家溝5個村,受災面積達2025畝。旱災平均4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1985年4月7日,造成0.45萬畝馬鈴薯受災,減產70萬千克。洪澇平均4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75年7月12日,造成0.25萬畝馬鈴薯受災,減產250噸。

自然資源

輔處彝族苗族鄉境內地下礦藏主要為煤炭、銅礦。其中煤炭儲量1億噸,地質儲量0.75億噸,可采儲量為0.55億噸;銅礦儲量0.05億噸,地質儲量0.035億噸,可采儲量0.015億噸。耕地面積11725畝,其中旱地11335畝,水田390畝。

人口

2011年末,輔處彝族苗族鄉總人口16449人。另有流動人口3632人。總人口中,男性8695人,占52.86%;女性7754人,占47.1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475人,占75.8%;有彝族等少數民族3974人,占24.2%。超過2000人的少數民族彝1個民族,達237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9.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0‰,人口死亡率7.36‰,人口自然增長率3.8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9人。 截至2018年末,輔處彝族苗族鄉戶籍人口為17526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