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軟膏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軟膏劑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軟膏劑(Ointments)指藥物與適宜基質均勻混合製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體外用製劑。常用基質分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劑型基質,其中用乳劑基質製成的易於塗布的軟膏劑稱乳膏劑。

藥物在基質中分散狀態不同,用溶液型和混懸型之分。溶液型為藥物溶解或共熔於基質或基質組分中製成的,混懸型為藥物細粉均勻分散與基質中製成的。

乳膏劑系指藥物溶解或分散於乳狀液型基質中形成的均勻的半固體外用製劑。根據定義,軟膏劑中的藥物可以溶解於基質中,也可以分散於基質中。但是,若選擇合適的基質,使藥物溶解於其中一相中,從而使藥物以分子形式存在,當兩相混合時,藥物在基質中就分布均勻。這樣不僅保證了藥物劑量與藥效,而且避免由於藥物顆粒的存在使軟膏局部濃度過高,引起對皮膚的刺激性。因此,乳膏劑中藥物的加入方法對保證藥物的療效、降低毒副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我們的審評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有的研發者將藥物粉末或顆粒直接加於基質中,或將對熱不穩的藥物加於溫度較高的基質中等各種不合適情況。

研究與發展

一、組方自由,不受「禁忌」限制

組方自由並非是藥物的無序堆積, 雜亂無章,一盤散沙。外用膏劑大都選用中藥,應該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選用藥物。如皮膚癰瘡腫毒,屬濕熱蘊於肌膚,當選用清熱解毒、托毒生肌之品,如金銀花、地丁、蒲公英、黃芪、煅石膏等。而不能錯選它類。不受「禁忌」限制亦並非不遵守配伍禁忌。眾所周知,內科方劑歷代以中藥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為禁忌準繩,自古醫者,熟於胸中,每於臨症,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尤其孕婦更不敢犯越。而外用膏藥便有較大的包容性,清熱、止痛、化瘀、散結可謂來者不拘,常常故意組合,唯恐力量不大。

另外多選取生性猛烈、辛竄有毒、芳香通竅的藥物。如通痹用川烏草、馬錢子、蜈蚣等,峻下用大戟、巴豆等;溫里用附子、乾薑、肉桂等;醒神用冰片、樟腦、檀香、沉香、乳香麝香等,散結用芒硝、半夏、皂刺等穿透力較強的藥物,多為不能用於內服藥中的虎狼之品,在此絕無滅頂之災。可高枕無憂。

二、基質科學,不再黑如油漆

1.滲透小。黃丹植物油,凡屬油質膏劑,塗於皮膚表面都會阻礙汗液的蒸發,人為的給皮膚又製造一個屏障,給藥物滲透增添了障礙。

2.療效小。由於高溫的作用,使得一些芳香通竅藥物易揮發和破壞其有效成分,大大降低了療效。

3.毒性大。在黃丹中所含四氧化三鉛(Pb3O4)對人體危害極大,尤其在製作中需加熱,黃丹經高溫反應可產生鉛皂,極易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內,久之可引起鉛中毒。

4.污染大。因每次用時需火烤加熱,常常使衣服也染成黃色。

科技的發展給現代醫藥治劑帶來巨大的革新,現代中藥軟膏製劑多以瓊脂、羊毛脂或脂質乳化劑為基質。其滲透性強,療效快而無污染,無須火烤,使用簡便。適當加入透皮促進劑,如冰片、當歸揮髮油、氮酮等以增藥物穿透藥物穿透倍數。

採用高科技工藝製作多以水或水包油質,其滲透性強,療效快而無污染,無須火烤,使用簡便。皮膚與衣物還要適當加入透皮促進劑,如冰片、當歸揮髮油、氮酮等以增藥物穿透藥物穿透倍數。藥物吸收也與皮膚條件有一定的關係。如顏面、兒童婦女的皮膚對刺激藥物的耐受性較中老年男子為差。溫度與濕度對藥物透皮吸收的影響,如皮溫高時而皮脂粘度降低,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或皮膚在潮濕情況下,都利於藥物的吸收。再者,皮膚受損傷或腐爛時也有利於藥物的吸收,但要了解膏藥的說明與禁忌。另外,在使用軟膏劑同時,多以紙或塑膜或另外增加合用離芯膠布或繃帶覆蓋,以增加角質的水合作用,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治療效果。

藥膏應以濕潤柔軟為宜,明代醫家吳謙在《醫宗金》就提出「膏藥當以濕潤柔軟,借濕以開竅,干則藥氣不入反添拘急之苦」的告誡,只是沒有今天更科學地認識它的危害,也不可能找到製作現代軟膏劑的底料。與傳統黑膏藥相比,現代軟藥膏在基質選擇與製作工藝上有高效、科學、衛生、方便等特點,大大推動中醫藥迅速走出國門。

途徑與條件

藥物透皮吸收是包括藥物的釋放、穿透和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三個階段。是指敷貼在皮膚上的藥物,通過汗腺通道,角質層轉運與表皮深層轉運而被吸收的過程,稱之為透皮吸收,古人早有「皮膚隔而毛竅通」的精闢論述。清代名醫徐洄溪說「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藥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也說明了中藥外用可經皮膚吸收,達到調暢氣血,平和陰陽,疏通臟腑的作用。透皮吸收是藥物通過皮膚吸收作用而達到用藥與治病目的,無疑先要從皮膚生理結構談起。皮膚是由很多層組織構成,主要分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組織,其中在真皮下脂肪組織的毛囊脂腺、汗腺均開口在表皮。表皮最外層是角質層,由緻密的角質化無生命細胞層層疊疊給皮膚造就一道天然屏障。藥物透皮吸收要經過如下 的三條途徑才可到達病灶;毛囊;完整的角質層和汗腺。當藥物穿過表皮最外層細胞或角質層細胞之間進入皮內時,角質層對藥物穿透屏障起限速作用,藥物一旦通過角質層擴散速度就會增強。

由此可知,皮膚的吸收主要是通過角質層細胞、細胞間隙或通過毛囊、皮脂腺來完全的。還可確定分子量小的藥物吸收快,並能向屏障的角質層中擴散。分子量較大的藥物多是通過毛孔與汗腺的途徑擴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