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興國力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興國力,春秋戰國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紛紛通過變革實現國家的強盛,其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顯着,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對後世軍事上的影響也是相當顯着的。


公元前326年,趙武靈王繼位時年僅十二歲,而此時的趙國可謂是四面環敵,中間還有一個中山國橫插在趙國領土中央,使得趙國不得不分裂為以邯鄲為中心和以代郡為中心的兩大塊。中山國算得上是趙國的眼中釘,肉中刺了。趙國想要在諸侯各國中有所作為,滅掉中山國是必要之舉。


經過多年的準備,趙國終於爭得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外部環境。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親率大軍進攻中山,燕國也趁機攻打中山國,可是就在兩個大國同時進攻的情況下,中山國竟然取得了勝利,這次戰爭引發了趙武靈王的改革。


經過反覆的思考,趙武靈王發現趙國士兵身上的一些缺點。原來將士們都穿着長袍大袖,外面又裹着厚厚的鎧甲,行動很不方便,而且這種裝束穿戴起來十分麻煩,一旦此時受到敵人襲擊,趙軍就只能棄甲而逃了。


趙武靈王發現居住在趙國北面的胡人裝束卻十分簡單輕便。他們大多穿着緊身短衣,長褲,行動起來十分方便。趙武靈王由此想到,如果讓中原的將士也穿上這樣的服裝,再加上中原嚴格的軍事組織,豈不是大大提高本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嗎?


於是趙武靈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臣樓緩,樓緩十分贊成。可是這些想法傳到別的大臣耳朵里,很多人都表示不能接受。之後趙武靈王又向相國肥義請教,詢問這件事是否可行。肥義對此也十分贊同,並鼓勵趙武靈王不要受到那些反對意見的影響。只要自己覺得正確,對國家有利,就要大膽地去施行。肥義的一番話,堅定了趙武靈王的決心,他隨即找來一套胡服穿上,並發誓要滅掉中山國。


可是趙武靈王的這個想法卻遭到了朝中重臣公子成的反對,公子成認為如果趙國穿上胡服,不僅有失臉面,而且會被諸侯各國恥笑。公子成此時裝病不上朝,於是趙武靈王親自去他家裡勸說。他向其介紹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到最後終於說服了公子成。第二天,公子成穿着胡服來上朝,別的大臣見狀也紛紛效仿。於是趙武靈王向全國頒發「胡服令」,號召民眾改穿胡服,學習騎射技術。


「胡服令」在推廣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一些名門貴族堅決抵制,他們攻擊趙武靈王學習蠻夷,根本不像個君王。趙武靈王就一邊安撫,一邊用刑罰威嚇,這樣才使得胡服在全國得到了推廣。緊接着,趙武靈王開始廣泛地招募能騎善射之士,很多少數民族的騎士也來投靠趙國,趙軍上下開始學習起了騎射技術。不到一年的時間,趙武靈王就訓練出了一隊訓練有素的騎兵,從而取代了趙國的兵車。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親率新組建的騎兵隊伍,再一次攻打中山國。這一次趙軍的戰況非常樂觀,他們很快襲取了中山國的寧蔑,然後移兵北上,大破林胡和樓煩諸部落,使得他們被迫北遷,成為趙國的屬國。趙武靈王的胡服改革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下一步他的目標就是中山國了。


在攻打中山國之前,趙武靈王派人出使諸侯各國,而且調集兵力嚴守邊境,以防敵人偷襲。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開始向中山國進攻。上次的失敗讓趙武靈王增長了不少經驗,這一次趙軍來勢洶洶,很快便占領了中山國的大片領土。最後中山國被迫言和,答應割讓南部四邑,至此三分之一的領土劃到了趙國的版圖上。之後趙國分為五次攻打中山國,每次都以割地告終,最後整個中山國領土都劃到了趙國境內,趙武靈王終於實現自己的誓言,將中山國消滅了。從此趙國南北合為一個整體,可以專心對外了。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不懂得變通便永遠沒有進步。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不僅增強了趙國的國力,而且對後世軍事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改變了中原各國的軍事作戰方式,從此戰車退出了歷史舞台,這種作戰方式被騎兵取代。此後趙國名將輩出,成為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大國。


參考資料 

  1.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興國力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