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弘 (東漢末年黃巾將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弘 (東漢末年黃巾將領)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手下,張曼成被南陽太守秦頡擊斃後被擁立為帥,率眾攻陷宛城,與朱儁秦頡徐璆等朝廷軍隊對壘數月有餘,最終戰死。其事跡見《後漢書》,《三國志》中未記載。

歷史評價

蔡東藩:然亦幸遇趙弘韓忠之獷悍無謀

人物生平

趙弘(?-184年8月)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時南陽黃巾軍第二任首領。 漢靈帝光和七年二月(184年),太平教大方(總指揮官)自稱「神上使」馬元義事敗被捕於洛陽車裂,張曼成聞訊立即率眾在南陽起兵,攻殺了郡守褚貢。 六月,張曼成於宛縣遭東漢政府南陽郡長秦頡反攻戰死。 南陽黃巾軍餘眾擁立趙弘當元帥,再振聲勢,擁眾十餘萬,攻拔宛縣作為根據地。時東漢政府鎮賊中郎將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等率軍聯合包圍宛縣數月,於八月月在朱俊軍團攻勢下被擊斬。 趙弘於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回中也有出場,在張角兄弟死後和韓忠、孫仲占據宛城,與漢軍對抗。當孫堅的軍馬到來時,出馬與孫堅交鋒,自己的槊卻反被孫堅奪去,最後被孫堅一槊刺死。

正史記載

時南陽黃巾張曼成起兵,稱「神上使」。眾數萬,殺郡守褚貢,屯宛下百餘日。後太守秦頡擊殺曼成,賊更以趙弘為帥,眾浸盛,遂十餘萬,據宛城。俊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合兵萬八千人圍弘,自六月至八月不拔。有司奏欲征俊。司空張溫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樂毅,皆曠年曆載,乃能克敵。俊討潁川,以有攻效,引師南指,方略已設,臨軍易將,兵家有忌,宜假日月,責其成功。」靈帝乃止。俊因急擊弘,斬之。——《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 [1]

演義傳記

時又黃巾餘黨三人:趙弘、韓忠孫仲,聚眾數萬,望風燒劫,稱與張角報仇。朝廷命朱儁即以得勝之師討之。儁奉詔,率軍前進。時賊據宛城,儁引兵攻之,趙弘遣韓忠出戰。儁遣玄德、關、張攻城西南角。韓忠盡率精銳之眾,來西南角牴敵。朱儁自縱鐵騎二千,徑取東北角。賊恐失城,急棄西南而回。玄德從背後掩殺,賊眾大敗,奔入宛城。朱儁分兵四面圍定。城中斷糧,韓忠使人出城投降。俊不許。 朱儁大喜,便令堅攻打南門,玄德打北門,朱儁打西門,留東門與賊走。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賊眾奔潰。趙弘飛馬突槊,直取孫堅。堅從城上飛身奪弘槊,刺弘下馬;卻騎弘馬,飛身往來殺賊。孫仲引賊突出北門,正迎玄德,無心戀戰,只待奔逃。玄德張弓一箭,正中孫仲,翻身落馬。朱儁大軍隨後掩殺,斬首數萬級,降者不可勝計。南陽一路,十數郡皆平。儁班師回京,詔封為車騎將軍,河南尹。儁表奏孫堅、劉備等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