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賞析李商隱的《無題·錦瑟》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梁衛山)

賞析李商隱的《無題·錦瑟》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賞析李商隱的《無題·錦瑟》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國當代作家梁衛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賞析李商隱的《無題·錦瑟》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是中國晚唐的詩壇上出現過的一位很特殊詩人,他善於把心靈中的朦朧圖像化為恍惚迷離的詩的意象,乍看下似乎毫無章法可循,可是細細品讀,卻又略有其中的邏輯關係,其辭意飄渺難尋,猶如霧裡看花。這就是李商隱的「無題」一類詩歌,主要包括兩種:寄託說和愛情說。其中,最為人傳誦的是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李商隱筆下的愛情不像宮體詩那樣浮艷輕薄,也不似其他詩人描述的那般淫靡,而是更側重於以一種平等的態度來敘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現欣賞分析李商隱的《無題·錦瑟》與《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詩的藝術特色與成就。

李商隱的《無題·錦瑟》是沒有題目的,只不過人們把這首詩的第一句前兩個字「錦瑟」做了全詩的題目。《無題·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有人說是寫給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的侍女的愛情詩,也有人說是睹物思人,寫給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詩還有人認為中間四句詩可與瑟的適、怨、清、和四種聲情相合,從而推斷為描寫音樂的詠物詩,此外,還有影射政治、自敘詩歌創作等許多種說法。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大體而言,以「悼亡」和「自傷」說者為多。《錦瑟》詩運用象徵、隱喻的手法,創造性地發展了傳統的「比興」方法。「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想象一下繪有花紋的美麗如錦的瑟有五十根弦,詩人也一邊在感慨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他對逝水流年的喜悅追憶,暗示自己才華出眾而年華流逝。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有說這是詠物的詩,可註解家似乎都在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

詩的首聯以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藉助對形象的聯想來顯現詩人內心深處難於直抒的千般情懷以及詩人滄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萬種體驗,點明「思華年」的主旨,這是對傳統比興手法創造性的發展。「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錦瑟》詩中間兩聯,最能體現李商隱引典精闢、譬喻精深的持點。李商隱以「莊生夢蝶」的典故人詩,又巧妙地設計了兩個字:「曉」與「迷」,深層喜悅譬喻溢於言表。「曉」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則是青年時代。「曉夢」:青春美夢,年輕時立下的宏偉大志,色彩斑斕的喜悅理想。「迷」迷戀,沉溺也不放棄,不可割捨,不懈地追求喜悅。詩人設字絕妙精巧,賦予典故以新的喜悅哲理,讓讀者有感於物.有悟於心:使詩句產生了影視效應,再現了詩人為不可割捨的理想進行了不懈追求,無奈卻掙扎於權勢爭奪之中,左右為難受盡欺凌終不得志,到頭來只是一場悲苦的夢幻而已。

頸聯前一句把幾個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於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一筆而能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實不多見。後一句的藍田滄海,也並非空穴來風。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淨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淒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複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此聯和上聯共用了四個典故,呈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緒。莊生夢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尋的執著;滄海鮫淚,具有一種闊大的寂寥;藍田日暖,傳達了溫暖而朦朧的歡樂。詩人從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樣的神奇、空靈,他的心靈向讀者緩緩開啟,華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觸等皆融於其中,卻只可意會不可言說。詩的尾聯,採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此情」總攬所抒之情:「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詩題「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託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所謂「無題」大多是無理而妙。從古至今,很多學者對這組無題詩都做了分析,然而其意象組合混混沌沌,主觀性較強。這與一般詩人不同。比如「蓬山」、「彩鳳」、「瑤台」、「青鳥」,這些都不是客觀存在於大自然的事物。它們或許本源在外部世界,但是到了李商隱的內心深處卻被升華了,從而被重新上色描摹,構成了新的意象,複雜多變,為其他人所不及。最典型的應該算是「錦瑟」一詩了。「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也是沒有題目的,只不過人們把這首詩的第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做了全詩的題目。《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無題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開頭就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 李商隱從這裡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捨、痛苦得難以禁受。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複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

李商隱這樣的纏綿情態如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只有在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着暮春景物才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三、四句接着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

思念不止,表現着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着;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着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着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複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一句的的生動運用,生動比喻、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 既以春蠶寓意表現了愛情的纏綿悱惻,又用已經超脫了的生死來歌頌了愛情的堅貞與執着,表現的是一種純純如流水般的明淨之風。又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也是以細膩的筆法描繪了難以結合的痛楚,然而「心有靈犀」,心目成許。這些都表現了詩人純正的詩風和高尚的情操,寄予其美好的理想。

這首無題詩表現的情感是多層次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首聯中寫出了無限的離情別恨,是一種情感。其次,頷聯中又以「春蠶」、「蠟炬」為寓,比喻了至死不渝的堅貞,把情感進行深化,又是一層。頸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是試想女子對鏡梳妝,但容顏易老,已是兩鬢發白,月光清寒,獨枕眠。這又構成了一層情思,多情卻無奈。最後,尾聯提起了希望,有青鳥常在,願為探看。空靈美麗,帶着朦朧的希望,又顯得情思款款,太感動人啦!

李商隱的無題詩有着非凡的藝術特色與成就,對於後代更有着深遠的影響。以男女之情為題材的無題詩,李商隱是首創,在詩歌中成為了一種富有特色的新體式。他着力於感情心態的把握和深遠意象的構造,堪稱是中國古代朦朧詩最傑出的代表。另外,詩中所運用的語言精美絕麗,韻味深長,在詩歌語言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晚唐的詩壇上,李商隱以其獨特的視覺和細膩的情感方式,展開了多層次的藝術創造,在中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有着獨特的藝術價值![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