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貝弗利·希爾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貝弗利·希爾斯[1]Beverly Sills,1929年5月25日-2007年7月2日),美國女高音歌唱家。

生平簡介

1929 年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東歐猶太移民家庭,原名Belle Miriam Silverman,她自小即可以熟練使用意第緒語、俄語、羅馬尼亞語、法語和英語。1933年在紐約城市電台節目中初次露面。3年後,她把名字改為Beverly Sills,並繼續演唱。1939年她成為電台「Major Bowes的國會家庭時間」的正式人員。Beverly Sills十二歲開始學習聲樂,十七歲在費城首次登上歌劇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羅薩琳達名震紐約市歌劇院舞台,成為該院專屬歌唱家,演唱了二十多年。1966年扮演《裘力斯•凱撒》中的克奧佩特拉獲得巨大名聲,從此登上歐美著名歌劇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雖音量不大,卻能巧妙地發揮美聲唱法的長處。風格獨特,曲目廣泛,是當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員,不但聲情俱佳,而且法語準確。[2]

Sills的事業展翅高飛了,在隨後的幾年裡,她扮演的角色超過了70個。她在世界各地的著名歌劇院裡放歌,包括意大利德國英國。1978年,她的紀錄包括「Manon」和「Music of Victor Herbert」,前者作為年度最佳歌劇專輯獲得了Edison獎,後者則贏得了格萊美大獎---美國頂尖音樂獎項。Sills又盯上了電視歌劇,並且在電視特輯中扮演角色,例如與她的朋友Carol Burnett在「Stills and Burnett at the Met」中的表演。她主持了自己的兩檔電視節目:「有Beverly Sills的生活方式」和「有Beverly Sills的地平線」。1980年對她的事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她從吉米.卡特總統手裡接過了自由勳章。10月份,她進行了最後一次歌唱表演,並且擔任了紐約城市歌劇院的董事長。

當她執掌公司的時候,公司財政低迷,因此Sills着手賺錢和增加演出。她率先開創了「補充字幕」的使用,來提供外國歌劇的英語翻譯。這次嘗試被純粹主義者詬病,但卻受到普通觀眾的愛戴。她1990年辭職。

2002年,都市歌劇院聘請Sills擔任主席,她用她特有的幽默解釋了她的這次回歸:「我知道當我退休時...我說過我想有閒暇時光在鄉下聞聞玫瑰的香味。所以,我聞到了玫瑰也過了敏。」2005年,她從都市歌劇院辭職。Sills擔任過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例如時代華納公司和一些慈善機構,其中包括March of Dimes。1974年,她曾經成功地經受了癌症外科手術。2006年,她的丈夫Peter Greenough在89歲的時候去世。他們夫婦有2個孩子。

世界聞名的女高音歌唱家Beverly Sills,因不能動手術的肺癌於2007年7月2日在美國紐約的家裡病逝。

榮譽成就

1971年的一期《時代》雜誌將她作為封面人物,標題為「美國歌劇女皇」。她也是繼卡拉斯與苔巴爾蒂之後第三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女高音。1980年,她從傑米•卡特總統手中接過象徵美國對民眾最高等級嘉獎的自由勳章。同年10月,她在紐約市立歌劇院舉行了告別音樂會。直到1980年退休前,她一共錄製了18部全本歌劇,其中最為著名的可能要數為Westminster品牌錄製的唐尼采蒂的「三女王」歌劇,分別是《瑪利亞•斯圖亞特》《安娜•波蓮娜》和《羅伯托•德福羅克斯 》

從歌劇舞台退休後的希爾斯展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和集資天才,先後出任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主席、林肯中心女主席和紐約市立歌劇院主席等重要職位,也是華納音樂集團的董事會成員。此外她也在賦閒在家時培育玫瑰花新品種。一種叫做貝弗利•希爾斯的玫瑰花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