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象虎》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郁離子》章節目錄: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目錄

原文

齊湣王既取燕滅宋,遂伐趙侵魏,南惡楚,西絕秦交示威諸侯,以求為帝。平原君問於魯仲連曰:「齊其成乎?」魯仲連笑曰:「成哉?臣竊悲其為象虎也。」 平原君曰:「何謂也?」魯仲連曰:「臣聞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獲,或致之曰:『虎,山獸之雄也,天下之獸見之,咸讋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於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他日豕暴於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弋掎諸衢。田者呼,豕逸於莽,遇象虎而反奔衢,獲焉。楚人大喜,以象虎為可以臣服天下之獸矣。於是野有如,被象虎以趨之。人或止之曰:『是駮也,真虎且不當,往且敗。』弗聽。馬雷呴而前,攫而噬之,顱磔而死。今齊實象虎,而燕與宋,狐與豕也,弗戒,諸侯其無駮乎?」明年,望諸君以諸侯之師入齊,湣王為淖齒所殺。

譯文

齊湣王奪取燕國滅掉了宋國以後,又討伐趙國侵犯魏國,南面視楚國為敵,西面同秦國絕交,向各諸侯國顯示威勢,用以求得稱霸。平原君向魯仲連問道:「齊國那樣做能成功嗎?」魯仲連笑着說:「成功?我私下悲嘆它是一隻假老虎啊。」平原君問道:「為什麼這樣說呢?」魯仲連回答說:「我聽說楚國有個遭受了狐狸禍患的人,想盡千方百計來捕捉它,都沒有能捕獲着。有人指教他說:『老虎,是山中百獸之王,天下的野獸見了它,都嚇得喪魂失魄,伏身等死。』於是就讓人裝扮成假虎,用老虎皮蒙在他身上,從窗下出現,狐狸碰見了,慘叫一聲就跌倒了。隨後又有豬在他的田地里踐踏,他就用假虎降伏它。並讓他的兒子用刀戈堵在街道上。田野的人一呼喊,豬就逃往森林,遇見假虎就又返身逃到街道上,在那裡被捕獲了。楚人很高興,認為用假虎就可以制服天下所有的野獸了。於是有一天,田裡有一隻像馬一樣的怪獸,他就用假虎去追趕它。人們有的阻止他說:『這是駮,真老虎尚且難以敵擋它,你如果追趕它,必定被它擊敗。』他不聽。那像馬一樣的怪獸發出雷吼而向前衝去,怪獸抓住了他,張口就咬,這個扮作假虎的人就頭裂而死。如今的齊國其實就是只假虎,而燕國、宋國就像那狐狸和野豬,不戒備,諸侯各國中難道就沒有像駮一樣的強手嗎?」第二年,眼看着各國君王用諸侯的軍隊攻進齊國,齊湣王最終被楚國人淖齒殺死。

寓意

象虎非虎,難逃駮口。假虎雖貌似真虎,可以嚇倒狐狸野豬,但終究難逃厄運。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任何貌似兇猛的假相也難以掩蓋其虛弱的本質。虛假的事物雖然可以一時蒙蔽一些人,但遲早是要敗露的。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似《莊子》的語言風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象虎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