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課堂印記(趙新巧)

課堂印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課堂印記》中國當代作家趙新巧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課堂印記

漢代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他告訴了我們讀書可以明智,可以修德,可以養性。其實,一堂好課也是如此。對於教師來說,每一堂課的質量,都會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和態度;每一堂課的教學水平,都是教師專業水平和生命價值的直接體現。對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會直接影響着學生今天的茁壯成長和明天的可持續發展。正所謂「一生一課」,學生這一生上這一課的機會只有一次,所以每一堂課,都尤為重要!

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這篇課文,讀後問學生學到什麼,受到什麼啟發,從中受到什麼教育,孩子們暢所欲言,我適時引導。課文中「我」的父親講了一句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課文里的「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我在教學時重點強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並讓孩子小組討論怎樣的人是有用的人?怎樣的人是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在討論展示環節,我引導孩子先反思自己平時的錯誤認識,再說說自己當時的心得體會。學習了這篇課文後,全班的孩子都深刻體會到:心靈美才是最重要的!以後要像花生那樣不只講究體面,重要的是講究內心。平時的衣着打扮要求整齊潔淨就行了,不追求華麗和昂貴。學生時代要講究勤儉節約、勤奮好學,要把心思花在學習上,而不要花在衣着打扮上,正如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講的「人不是美麗才可愛,而是可愛才美麗」。

課堂,其實並不單單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育人的地方,很多時候,恰恰是可愛的孩子們,能給老師以啟發,以警醒。

還記得在教學《暮江吟》這首古詩時,最後一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在理解了文意之後,我讓孩子們發揮想象,想一想月還似什麼?孩子們紛紛發動腦筋,在積累本上寫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孩子說月似舟,有的孩子說月似鐮,有的孩子說月似蕉……孩子們想象別致而形象,我很是欣慰。當我問到還有沒有不同說法的時候,只見一個平日裡聲音特別小、性格極其內向、語文成績也不好的女生顫巍巍地舉起了手,我鼓勵她來回答,她慢慢站起來說:「露似珍珠月似眉,眉毛的眉。」雖然聲音很小,但我卻聽得很清晰。當即我便給她豎起了大拇指:「你的比喻很恰當,你的想法很獨特,你真棒!」是啊,我很慚愧,這是一個常常被我忽略的孩子,可她今天的表現卻讓我對她刮目相看。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雖然她們沒有翅膀,但只要善於啟發他們的思維,給他們機會,他們總能快樂地在大地上「飛翔」。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課堂一端連接着學生,一端連接着民族的未來。作為老師,我們要用「亦師亦友,和而不流」的態度去處之,用誠信換來學生的信服,用平等換來學生的交流,用愛心換來學生的敬重,「和」而成其友,「不流」而成其師,使師生交往充滿友愛,這樣才能達到「既教好了書,又育好了人」,「老師教得順心,學生學得開心」的目的。[1]

作者簡介

趙新巧,莘縣翰林學校小學部一名普通的語文老師,願用半截粉筆,勾勒人生春秋;願用滴滴汗水,澆灌桃李千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