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訪藥秦皇一夢長(帕男)

訪藥秦皇一夢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訪藥秦皇一夢長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訪藥秦皇一夢長

這首詩的題目很有意思,叫《游秦始皇求仙入海處見人高價燒香有感》,詩的內容也不錯:「暗笑始皇心太痴,求仙入海遠奔馳。世開捷徑由來久,錢可通神豈不知?」我當然讀懂了作者塞北草所要表達的。

休假就要結束了,秦皇島的主要景點就差「秦始皇求仙入海處」。本人不甘,誰說得准何時再來。我從網絡上大體搜索了一下景區的方位,說走就走。

我從北戴河出發,嘗試坐一次公交車,也正好出門就是34路公交車的起點站,到秦皇島火車站終點,3塊錢就可以搞定。坐車的人不多,可能是星期六的緣故。到達火車站,問好坐七路車直達景點。這時正好有摩的司機上來搭訕,說一人兩元錢就可以載我們,且有現成的門票。

我將信將疑,但還是上了他的摩的,摩的司機很健談,也談了票的事情,票價是景區售票窗口的售價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可以從介紹客人方面兌現一點。

到景區售票窗口一問確實如此,45元。

入門就是秦始皇出巡陣仗雕塑,銅車銅馬,氣勢浩蕩。秦始皇正襟危坐,威儀堂堂,與「千古一帝」相稱。往海濱走,便是秦始皇塑像,面朝東向,俯瞰大海。據說高六米,重達80噸,為世界人物雕塑之最。

再往下走就是大海了,一棧橋延伸入海,走到棧橋轉彎處,一望海亭,被人占為「神」有,幾塊布帘子一圍,前置一香案,就可以撈錢了,倒也便當。

到棧橋盡頭是一塔,再無去處,好似天涯。只能思想再往前,重蹈當年,那些出海的方士,惶惶而決絕,遠離自己的故土。

我也不免浮想聯翩。

據書載,秦始皇一生共巡遊過五次,最後死在了第五次東巡的途中。

公元前221年,始皇即位26年,秦滅六國,並天下,海內一統。從此後,秦始皇即開始了他的巡遊之路——

第一次巡遊:27年,即統一的次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第二次巡遊:28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祭,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梁父,刻所立石。然後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而去。接着南登琅岈,大樂之,留三月。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遇大風,幾不得渡。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最後自南郡由武關歸。」

第三次巡遊:29年,「始皇東遊。至陽武搏狼沙中,為盜所驚(即張良錐秦也)。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黨入。」

第四次巡遊:32年,在歇了兩年後,「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防。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

第五次巡遊:37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邪。令入海者齎捕巨漁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射殺一魚,遂並西海。」「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申,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李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輼輬車中。」「會暑,上輼輬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

按說秦始皇一共巡遊了六次,書載:35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這次巡遊只不過是一次工作視察而已。

當我從昏昏浩浩大海抽離,我便想,秦始皇確有一統中國,統一度量衡,規定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的偉大之處,是可堪稱「千古一帝」,卻遣方士求長生不老藥可就失了方寸,也可笑之極。

這也許就是人的欲望的無限膨脹或對死的莫大恐懼,更也許求仙藥不老,明知是自欺欺人的鬼把戲,但就喜歡沉溺於自己編織的神話中,聊過此生。求長壽者,往往不得長壽,惶惶惑惑,渾渾噩噩就到了西天。

秦始皇,活不過知天命,有道是「尋仙童子千流遠,訪藥秦皇一夢長;回首虛無飄渺處,雲舒雲卷俱如常。」

只有康熙帝對生死看得透徹,認為人的生、死是自然規律,對「煉丹養生秘訣」對御醫說:「凡煉丹修養長生及師巫自謂前知者,皆謊誕不足信,但可欺愚民而已。通其明理者,斷不為其所惑也。」

看今人,面對的連神龕都沒有的「神」位,插三炷高香,三叩九拜,求官?求財?求保佑?求長命百歲?

與其跪拜,不如敬畏

畏天畏地畏他人畏自己

因此,我在想,人生短短,與其苦求虛無,你還不如過好每一天,燒天價的高香其實何用?[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