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觀賞耳帶蝴蝶魚

耳帶蝴蝶魚,為蝴蝶魚科,蝴蝶魚屬魚類。屬觀賞魚類。容易飼養,但常見度低。屬於不被重視的觀賞魚類。喜歡較低的溫度,屬亞熱帶常見品種。但在菲律賓馬來西亞的熱帶珊瑚礁海域也能發現它們的蹤跡。

目錄

簡介

耳帶蝴蝶魚Chaetodon auripes主要棲息在珊瑚和藻類生長豐富的淺海岩礁區域,主要集中在30米以內的淺海,但也有150米深處的觀察報告,幼魚單獨活動,成魚多成對或小群活動。魚體寬闊側扁,嘴略微伸長,背鰭臀鰭尾鰭末端圓滑,整體呈橢圓形,黃色至褐色帶有深棕色的條紋,面部白色,有黑色條紋覆蓋眼部,背鰭和臀鰭外部有黑色邊緣。幼魚背鰭後部有假眼斑,成年後消失。背鰭硬棘12枚,軟條23-24枚;胸鰭透明,鰭條14-15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8-19枚。側線鱗片37-45枚。[1]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或稍凸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7-9列。體被中型鱗片,體上半部呈斜上排列,體下半部呈水平排列;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XIII,軟條23-25;臀鰭硬棘III,軟條18-21。體黃褐色,體側具水平暗色縱帶,在側在線方前部則呈間斷的暗色斑點帶;眼帶窄於眼徑,眼帶後另有一白色橫帶;背鰭和臀鰭具黑緣;尾鰭後端具窄於眼徑之黑色橫帶,其後另具白緣;幼魚背鰭軟條部具眼斑。最大體長為20厘米。

棲所生態

棲息深度1-15米。棲息於港口防波堤、碎石區、藻叢、岩礁或珊瑚礁區等,生活棲地多樣。耐寒力強,可忍受到10℃,單獨、成對或小群遊動。主要以多毛類、底棲甲殼類、腹足類及藻類等為食。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瀉湖。

分布地區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西起中國南部,東至小笠原群島。北至日本和[[[韓國]],南至馬來西亞

分布範圍國家及地區如下:

亞洲:中國、香港、台灣、日本、小笠原群島(日)、韓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

經濟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偶被流刺網捕獲。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