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是《唐詩三百首》的其中一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1]。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
“ |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動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
” |
— 杜甫 |
創作背景
早在唐代,流傳的唐詩選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種,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現了各種不同類型和版本的唐詩選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簡去繁的原則,從中選取了膾炙人口的唐詩名篇,輯錄而成《唐詩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間編訂的《全唐詩》,收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難以全讀;此後 沈德潛以《全唐詩》為藍本,編選《唐詩別裁》,收錄詩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難以全讀。於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編選《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三百一十首,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本。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2](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休寧。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 。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順天舉人,授景山官學教習,出任上元縣教諭。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這本書是有感於《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合適的、流傳不廢的家塾課本。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唐詩三百首》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輯完成,書的題目有的說脫胎於民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有的說取自「詩三百」,說法各不相同。 《唐詩三百首》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
視頻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另一種「唐詩三百首」 ,搜狐,2019-05-07
- ↑ 你肯定讀過《唐詩三百首》,卻不知道編選者蘅塘退士的故事 ,搜狐,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