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要志宏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第十六專業部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專家。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要志宏
國籍 中國

目錄

業績榮譽

在微波/射頻集成電路領域的多項科研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並打破了國外禁運和壟斷,確保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神舟系列飛船等國防軍工重點工程核心器件的國產化。先後榮獲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百名精英、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人物事跡

  • 幕天席地闖開軍工市場

1982年,要志宏被分配到十三所上班。因課題研發方向出現問題,他所在的課題組面臨解散,1987年,要志宏臨危受命擔任課題組組長。   當時,很多國防軍工微波整機急需一種體積小、全集成的混合集成電路換代產品,然而,這一技術被國外全面封鎖,西方嚴格禁止同類產品運往中國。對這一領域一無所知的要志宏下定決心,以此作為課題組研發方向。   為詳細了解市場需求,要志宏跑遍了各省的軍工企業。「到了就找人家的總工程師,連人家叫什麼都不知道。買不到火車座票,硬座下面鋪幾張報紙,就是我臨時的『床』。」要志宏回憶說。跑開了市場,他帶領團隊從最基礎的工藝做起,一點一點琢磨。為探知最新數據,他在北京電子情報所狹窄的地下招待所,通宵達旦查閱分析各種資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系列化微波混合集成電路產品問世了!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讓壟斷中國市場多年的國外產品永遠退出中國。   2003年,要志宏帶領團隊成立博威集成電路有限公司,陸續開發出三大系列200多種民用微波/射頻集成電路模塊,全面替代同類進口產品,並成為華為、中興等公司的重要合作夥伴,在迅猛發展的民用無線通信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目前,博威射頻產品已成功打入歐美等國際市場,全面參與海外競爭。

  • 一「芯」多用 打造國際尖端

近年來,面對單片電路取代傳統混合集成電路的大趨勢,要志宏用「可重構」芯片的新思維改造傳統微波混合集成電路。這一創新,不但成為國內一大創舉,在國際上,也是唯一一家。   如今,國外耗資十幾萬元,通常要用6個月才能完成的芯片研發,要志宏的團隊只需要幾天,而且幾乎是零成本。「四五個芯片,可以重構出成千上萬個品種。對我們來講很簡單,就是軟件編程或者換一個硬件。」要志宏驕傲地說。[1] 在微波無源濾波器領域,要志宏也大力推進芯片化改造,推出的硅腔MEMS濾波器系列產品,體積比傳統濾波器縮小了幾百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微波電路芯片化創新之路。   如今,當年的小課題組搖身變成820多名高尖端人才隊伍,十六專業部年銷售收入超過8億元。2015年,他們滿懷信心衝擊10億元的銷售指標,使十三所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微波/射頻集成電路研發生產基地。 惜才愛才 甘做年輕人的墊腳石

  • 從課題組到專業部,在科研一線33年。

  「我喜歡在一線,對這個團隊有感情,捨不得離開。」要志宏說,他曾有過多次工作調動的機會,離開一線當領導,這樣的好事每次都被他婉拒。   「沒架子,為了一個學術問題,跟他吵一架都行,只要把活兒干好。」十六專業部科研人員李紅軍告訴記者。2000年前後,在市場化浪潮下,多數軍工企業經濟效益不景氣,很多科研人員選擇跳槽,有的甚至被外企挖走,而要志宏的團隊竟無一人離開。要志宏把自己的筆記本無償分享給年輕人,裡面記錄着他如何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的「秘笈」,毫不吝嗇地將畢生所學授予他人。   「我當年吃過的苦,絕不會讓年輕人吃。」要志宏說,甘願把自己的肩膀墊在年輕人腳下,讓他們站得更高,走得更遠。他惜才愛才,主動將自己剛裝修好的房子騰出來,無償提供給兩對年輕雙職工。要志宏說:「搞研發,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要想取得成果就必須匯聚人才。」   面對未來,要志宏信心滿滿,他和他的團隊將繼續弘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在關鍵技術領域搶占先機,實現新突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