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江月 平山堂(蘇軾)

《西江月·平山堂》

作品名稱:《西江月·平山堂》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西江月·平山堂》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作者瞻仰恩師歐陽修詞作手跡而生的感慨;下片寫聽唱歐陽修詞而生感慨,道出對恩師的緬懷之情,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全詞以歐陽修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為中心線索,上下片意脈不斷,渾然一體。

目錄

原文

譯文

我第三次經過平山堂,前半生在彈指聲中過去了。整十年沒見老仙翁了,只有牆上他的墨跡,仍是那樣氣勢雄渾,猶如龍飛蛇舞。

我在平山堂前「歐公柳」的下面,寫下這首詞悼念文壇英傑,故揚州太守歐陽修。別說人死後萬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呀![2]

賞析

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乃歐陽修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時所建。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四月 ,蘇軾自徐州調知湖州 ,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這時距蘇軾和其恩師歐陽修最後一次見面已達九年 ,而歐陽修也已逝世八年 。適逢自己政治處境艱難,蘇軾為重遊故地、緬懷恩師而作的這首詞,自然會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

詞的上片寫瞻仰歐詞手跡而生的感慨。作者對他的恩師歐陽修懷有深摯的情誼,此刻置身於歐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緒萬千。「三過平生堂下」,是說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臨此堂了。此前,熙寧四年(1071)他離京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經楊州,來平山堂憑弔恩師。「半生彈指聲中」,是作者撫今追昔,感慨歲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夢。

「十年不見老翁」,是說十年前作者曾與歐陽公歡聚,不料此次聚會竟成永訣,次年恩師就仙逝了 。「壁上龍蛇飛動 」,是說歐公雖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親書手跡,其中有他的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平山欄檻倚睛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 ,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瞻仰壁間歐公遺草,只覺龍蛇飛動,令人發揚蹈厲。此句以景襯情,睹物思人,令人為人生無常而感慨萬千,低徊不已。

詞的下片寫聽唱歐詞而生感慨。作者由過平山堂睹物思人 ,想及歐陽恩師的某些事跡 ,感念他的恩德 ;又由自己的坎坷經歷想到恩師的某些遭遇 ,因此,當他憑弔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師手植的「歐公柳 」,耳聞歌女演唱歐詞,自然會生髮萬千感慨。白居易說:「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蘇軾則比之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終歸一切空無。

蘇軾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習慣用佛家的色空觀念看待事物 。白居易詩云「百年隨手過 ,萬事轉頭空 」,蘇軾則更進一步認識到「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 。」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蘇詞中傳達的這種獨特的人生態度,是解讀其作品的關鍵所在。[3]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4]

參考資料

  1. 西江月·平山堂【宋】蘇軾, 個人圖書館網,2020-03-05
  2. 西江月·平山堂, 古詩文網,
  3. 西江月 平山堂, 詩詞名句網,
  4.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學習網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