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往林芝(馬進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行往林芝 马进思)
前往: 導覽搜尋
行往林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行往林芝中國當代作家馬進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行往林芝

林芝,據說是由藏文的「尼池」音譯而來,意為「太陽的寶座。」是很多人心神嚮往的雪域天堂。據說那裡有着仙境般的春天。

行往林芝,自己已是想了很久,可始終沒有成行。這次借着五一假期,便同幾位情趣相投的援友相商,自行同旅行社商量,組團去林芝看看,也不枉西藏之行。

從拉薩到林芝只有800多里的路程。但由於西藏曾發生了兩起特大交通事故和正在修路的原因。從上到下,都採取了嚴格的限速限時限人的交通管制措施。估計到達的時間也得在十六七個小時以上。

第二天,天還沒有放亮,幾位援友就已開始提着包,在樓道里你呼我應的相互招呼着,急匆匆的上了早已停在了公寓外的車。

公寓就在川藏線的邊上,此時正在修建着一條從拉薩到林芝的高等級公路。因新路基本上是順着老路的走向,這樣新舊路會不斷的重合着。可這時的舊路,已面目皆非;而這時的新路,還只是雛形。行車,只能走很多臨時修建的輔路便道。可是這些便道,經過載重車輛來回不斷的碾壓,已是溝溝坎坎,坑坑窪窪。車子行走在上面,緩慢而猶如在浪中行船,時急時緩,時停時走,讓你前撲後仰,左右搖晃。不大一會兒,就讓人感到眩暈噁心。

好在行了幾十里路後,終於走上了還算平坦的舊道,車子穩了很多,大家的情緒也好了很多。

車窗外,依舊是黑暗和零星的燈火相伴。直到車子停在了藏王松贊干布的出生地,天才放亮。這個村子名叫強巴敏久林,屬墨竹工卡縣的甲瑪鄉,正好位於318國道的旁邊。甲瑪在藏語裡意為「百里挑一的富地」,據說古時,這裡群山環繞,水草豐足。在松贊干布的父親當政的時候,這裡曾建有豪華的強巴敏居宮,但在悠長的歲月里,只留下了傳說。現在這裡正在抓緊時間仿建一座強巴敏居宮,以供旅遊參觀

大家下車急急忙忙的站在一塊紀念碑前,攝像留影。在路對面的高大的牌樓下,有兩隻藏獒,被人牽着,導遊說只要你的鏡頭中出現它,也會被主人要錢。不過有一對狗頗有研究的援友說,其實他們牽着的不是真正的藏獒,只能說是長相比較兇猛的藏狗。

自己還沒來得及留影,導遊就已催着前行,只好作罷。

這時自己也能看清楚外邊的了。隨着車子一直緊依公路而的,是不離不棄的拉薩河。不過,它是向西而流,我們是向東而行。

遠處的群山,依舊是那樣雄偉巍峨; 四周的村落,依舊是那樣色彩艷麗而又恬靜。既是這麼早,也能看到散落的氂牛,正悠閒的在河灘和山坡上啃草。

隨着車子的怒吼聲越來越大,路也漸漸變的陡峭了,彎度和坡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車子上的人們,卻又恢復了上車睡覺的習慣。我已沒有睡意,使勁兒的擦擦已有霜氣的玻璃,看到更多的,只是奔騰流淌的拉薩河,越來越多的氂牛群,甚至還能看到不遠處半山腰間白牆紅屋的寺廟。近處,一閃而過的柳樹,讓蒼老的樹身和綠意的枝椏極不和諧的搭配着。而更多忙碌的場景是:一台台各式的機械,一個個辛苦的身影,在全力以赴的興建着雪域高原上最長的一條高等級公路。

太陽出來了,拉薩河的流水卻漸漸的變小了,雖然它占着很寬的河道,但它卻沒有了奔騰咆哮的氣勢,變的細小但又執着。讓你想不到的是,河兩邊的一叢叢的植被卻變得越來越茂盛,只是顏色卻是黑褐色的並泛點淡淡的紅色,估計有很多的刺吧。而氂牛,這時卻成群結隊的,散落在那裡。不遠處,是一堆一堆的,堆砌成錐形的,煞是好看的干牛糞堆。

車子停住了,細一打聽,才知是除了例行的安全檢查外。主要是前方有拉薩最出名的日多溫泉,相傳藏傳佛教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在親臨日多溫泉沐浴後說:在此沐浴,能洗掉人以往的罪孽,能洗淨人的靈魂,能激發人做出有利於他人的好事情,能給人帶來好運,稱此水為神水,所以到此朝拜、沐浴、取水的人絡繹不絕,也會時常造成道路的堵塞。

現在日多溫泉只對藏族和蒙古族免費,估計他們都信仰藏傳佛教的原因吧,而一般遊客得交90元。

等了好一會兒,車子繼續前行,天藍的純淨冰潔;山也越來越高,只是不知從什麼時侯起,眼前已完全是雪的世界。遠的近的,高的低的,陡的緩的,連的斷的,所有的山,像是冰砌玉造似的。即使仍然悠閒的不知是啃雪還是覓草的氂牛,也變成了移動的黑點,有些毛髮花白或純白的氂牛,甚至讓你忽略了它們的存在。援友們一個個都驚訝的用像機隔着玻璃拍照,從咔嚓咔嚓不停地聲音中,證明他們都已找到了自己認為最美的風景。

可車的喘聲和車上人的喘聲都越來越急促,有幾個援友都說頭脹痛的厲害。當導遊說出這裡已是5千多米高的米拉山口時,每個人覺得有這樣的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山口上有無數條五彩經幡飄蕩搖曳,似是向上蒼神靈傳達着藏民的虔誠願望。在經幡飄動的幾塊巨石上,有兩頭巨大的銅色的氂牛雕像,一頭仰視天,一頭俯視地,在它們旁邊,有頭平視遠方的牛犢,顯得膽怯而朝氣。我想,它們應該是這片土地上無可爭議的雪域精靈啊!

車子沒有停,那裡正有幾位交警,用不可更改的手勢,指揮着每一輛車子有序緩慢地通過。我也知道:米拉山口,不僅僅是拉薩和林芝的天然界別,而且,它更是拉薩河和尼洋河的發源地。但它們,一條向西平緩流去,一條向東急喘而去。雖然背道而馳,但最後,都殊路同歸,在山南匯入了雅魯藏布江。

翻過銀裝素裹的米拉山口,我看到了山的兩邊,截然不同的風景。

漸漸地植被越來越多,愈來愈綠。 尼洋河,這條林芝的母親河,據說是一位因思念而傷心的少女的淚水。但我們都看不到她傷心欲絕的面容,但能聽到她汩汩不絕的淚水,並始終陪伴我們。

米拉山下,是典型的高原牧場,雪也似乎一下子少了許多,映入你眼帘的,是似綠未綠的草,是成群結隊的氂牛。所有的氂牛,都似乎有着自己的領地。有的低頭前行,有的抬頭張望,有的恬靜的蜷臥着,有的悠閒的向河邊踱去,有的慢慢的向山上爬去。在這裡,它們盡情的享受着自由和懶散;在這裡,你也看不到牧人,看到的,只有幾家建築風格相近,但屋頂是紅藍顏色區分的藏屋。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在米拉山口的那邊全是平緩的屋頂,在這裡卻都成了檐式陡立的屋頂。估計是雨水豐沛的原因吧!而屋子的上空,總飄着縷縷的藍煙和彩色的經幡,不過從經幡的色彩和形狀來看,跟拉薩地區有着明顯的不同,估計它們是屬於不同的宗教流派吧。

隨着河的曲折婉轉,路也在千折百回。不知是水依着路,還是路戀着水,總之,二者相依同行。

車子的上的人隨着窗外綠植的增多和越來越茂盛,睡意似乎也遠去了。看到那流綠泛白的河水,看着那疊翠染綠的群山,眺望那妖嬈的山峰,不時的發出嘖嘖驚嘆,大自然的刀斧神功和開拓者的披荊斬棘,讓我們看到了這美不勝收的風景。

車子行駛了好久,停在了路邊,河中間有塊寫有中流砥柱的巨石,甚是奇特。掛滿的經幡,足以說明它在藏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河水在此也有些焦躁不安,似乎是巨石攔住了去路,變得狂傲咆哮。但巨石的堅挺屹立,流水的執着堅定,都應是人們生活的態度。在河的四周,千姿百態的山峰,都躺在藍天的懷裡,讓白雪和綠樹組合,讓氂牛和草地組合;而在山峰的腳下,讓藏屋和經幡組合,讓流水和巨石組合。偶爾劃翅飛掠而過的禿鷲,似乎成了這組合中的神韻,讓你沉溺於這絕配的組合中,發現了自己的渺小和多餘。

車子過了工布江達縣不遠時,導遊指着一個依山傍水,被桃花和綠樹環抱的一個村子說,它叫阿沛村,在這個村里出了兩位國家領導人,一位是阿沛 阿旺晉美,另一位是他的妻子阿沛 才旦卓嘎。前者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藏族人民的優秀兒子,我國民族工作的傑出領導人。」後者是「早期西藏婦女工作的開拓者和領導者。」 導遊說,1935年,25歲的出身西藏貴族霍康家族的阿旺晉美與阿沛家族20歲的女主人才旦卓嘎成親,入贅阿沛家。婚後,他以阿沛家族繼承人身份向西藏噶廈政府申請出仕獲准,正式承襲了阿沛名號,改名阿沛·阿旺晉美。他們婚後共生育了12個子女。據說毛主席有次問阿沛阿旺晉美有幾個孩子時,他說有12個。毛主席笑着說「好啊!西藏人口太少了,你對西藏工作有貢獻,對發展西藏人口也有貢獻!」

很快的,車子就偏離了主路,拐了一個大彎,順着尼洋河的另一支流巴河,逶迤逆行。巴河流量不大,但也是一條綠的透底的河,四周,除去恬靜漂亮的藏屋,就是蒼松翠柏和白雪裝飾的山,甚至在有的地方,松柏都跑到了山頂上強占了雪的領地,讓人很是不可思議和驚嘆!

當再無路可走的時,就到了西藏最美麗的湖泊巴松措。巴松措在藏語裡的意思是「綠色的水」,據說湖面海拔3700多米,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神湖和聖地。這一池綠的透藍的湖水,如一塊無瑕的綠松石鑲嵌在山谷中,湖中只有雪峰和松柏的倒影。據說它也是林芝地區最早為人所知的風景區。距湖岸大約一百米處有一座小島,名為扎西島,傳說該島是「空心島」,即島與湖底是不相連而漂浮在湖水上的。雖然只是個傳說,卻讓人覺得甚為神奇。現在有一座浮橋相連,小島上建有「錯宗工巴寺」,據說建於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錯宗寺為土木結構,上下兩層,殿內主供蓮花生、千手觀音和金童玉女。小島上有桃抱松的奇樹和那歷盡千年的松柏,讓你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滄桑和歷史的印跡。那一柱直立在寺前幾十米高的樹杆,足以讓你感嘆歲月的流失和它容顏的老去,但它不朽的精神巋然屹立。

走出巴松措,天色漸晚,重新回歸到尼洋河畔。因為修路,車子只能行走在凸凹不平的便道上。車子的上蹦下跳,忽停急走,讓你體會到什麼叫顛簸之苦。好在還有尼洋河流水輕浪的歌唱,還有時而團簇綻放,時而獨株芬芳的桃花,讓你體會到了什麼叫眼在仙境中,身在魔窟中的享受和折磨。

漸漸地,遠處的燈光輝煌一片,我知道,經過了十多個小時的奔波,終於到了八一鎮,這裡,不僅是林芝的中心,更是讓我們疲備休息的地方!

林芝,果然是天然氧吧。在拉薩時,常常難以入眠。而在這裡,不知是累的,還是氧氣充足。眼一閉一睜,竟然又到了趕路的時間,去向是雅魯藏布大拐彎的地方。

晚間的行車,連方向都分辨不清,看到的只是星星點點,或明或暗的燈。車燈前邊的樹,像一座座拱形的門,而車子不停的駛進無盡的門裡。

天亮的時,灰暗的雲籠罩着,四周都是巍巍的高山。雅魯藏布江,看不到波浪,也聽不到咆哮,而是像一條墨玉般的緞帶,在很寬的河灘上,繞來繞去,平靜前行。峽谷的兩邊,都是重疊的山,陡峭的嶺。在山谷稍有平緩的山坳或平台上,有高低錯落,零星分散的藏屋。那白色的院牆,藍色或粉色的屋頂;還有平整的田疇,綠色的青稞苗,一團團一簇簇盛開的桃花都讓青山作為背景,都讓綠波從腳下走過,組合成一幅幅絕美的田園風景。

路過一個叫丹娘沙丘的地方,很是讓人奇怪,一處巨大的米黃的沙丘,形如人雙掌合一的手。可沙丘後邊是蒼翠的山,前面是淡藍的水。那沙是怎麼形成的呢?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說是這兒是個風口,是千年以來,不斷吹來的細沙積累而成。可為什麼在雅魯藏布江浪濤澎湃時,都沒有沖走呢?也許大自然有着很多讓人說不明白的奧秘。

車子在縈繞的山路上戰戰兢兢的行走,終於到了雅魯藏布江景區的門口。雲,似乎更低了,讓人有些壓抑。但門口的藏族婦女,用一口流利的漢語招呼着自己的特產青稞餅和花玉米,很是讓同車的援友飽嘗了口福。

神奇的傳說,哀婉的愛情故事,似乎是所有景區共有的特點。千年的桑樹,石頭上的桃樹,都賦予了它們最美麗的傳說。而這時,最吸人遊人目光的,是在景區內結隊閒遊的藏香豬,所有的車輛,在碰上它們時,都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它的價值,就會在這裡得到從沒有的最大化。

車子在狹窄的緊貼崖壁的小道上驚險的行走,每當對面來一輛車時,總會費很大的勁兒才能躲開。這時唯一讓驚恐眼神躲開的,就是看遠處的山,看峽谷中的水。

等用手觸摸到的江水時,它似乎也有了氣勢,並從拐彎處咆哮着,讓綠波白浪,不斷的沖刷着不走的卵石。而雪山上的天空,漸漸亮了起來,並看到了藍色的雲縫。我們多麼期待能看到永遠只在電視畫面中出現的南迦巴瓦峰啊!但導遊的一句十有八回沒人看到,讓我們也很是失望。但還是堅持到了最後一個觀景點。忽然,跟神話似的,隨着人們的尖叫。山頂的雲峰漸漸隱去,藍天的縫隙中,南迦巴瓦峰,這把在藏語裡「直刺藍天的劍」,竟神奇的出現了。猶如海市蜃樓般,巍峨的不知該怎麼仰視,那種純淨的白,那種天堂般的景,美的讓人窒息。聽到的,只是響個不停的拍照聲。有雲又過來了,雪峰又隱去了,滿足和遺憾,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呈現出不同的表情。

該看的看了,該走的走了。在快出景區時,藍天已讓南迦巴瓦峰傲然屹立,但每個人都沒有了剛才的興奮。

同導遊和司機的爭論,好像是個永不枯竭的話題。緊依印控線的南伊溝,導遊和司機要價都太高。在我們都決心不去時,導遊和司機卻竟以極不情願的表情,答應了又去。

這是一個由邊防軍人控制的地區,在履行完嚴格的手續後。電瓶車拉着我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風景。那高直的冷杉,紅柄柳等無數叫不上名的樹種,從雪峰到山腳,相互錯落交織着,有序而有形。珞巴族的文化我沒有看到多少,但據說從地下挖出的近三年的山藥,那小小的一塊,讓我嘗到了澱粉塊的味道。

清清的溪流,看不到任何的雜質。而在兩旁的樹上,美麗的樹掛,參天的雲杉,倒下的,縱橫交錯的,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的古木,鋪滿厚厚的黃色苔蘚。那樹根宛如開屏的孔雀,不知吸引了多少遊客的眼光。由遠及近,藍天,雪峰,綠樹,氂牛,清波,或濃或淡,或莊或諧的組合,詮釋了無數種讓人沉醉的大美。

去完南伊溝,我們又奔向林芝嘎啦桃花村,這裡離市區不遠。其實林芝的桃花最美的是在三四月,現在稍稍有點兒晚,但正如「山寺桃花才始開」一樣,在背陰處和尼洋河的兩岸,百年野生的桃樹林掩映着嫩綠的青稞田,聖潔的雪山倒影在明麗清澈的尼洋河中。估計是快到晚上的緣故,風有些大,寒意也未盡,遠方的雪峰還有皚皚白雪,近處粉嫩的桃花顯得更加柔媚妖嬈。但等你真正走進桃樹,才發現,這裡的野桃多屬毛桃,樹形高大,樹幹粗壯,氣勢很像繁茂的梧桐。它的花朵較小,多為粉紅或深紅色,密密匝匝,呼啦啦有成千上萬的感覺。位於比日神山腳下享有雪域桃源美譽的桃花溝,溪水從山頂傾瀉而下,澗邊長滿了野生桃樹,只可遠觀不可近玩。在不遠處的尼洋河觀景台上,矗立着一男一女並肩攜手的雕像,眺望着遠山和滔滔河水,似乎在祝福前來林芝的一對對情侶們的愛情地久天長。聽導遊說,這也是發生在漢藏歷史中的真實的愛情故事:一百年前,清朝末代軍官陳渠珍(民國後成為湖南鳳凰「湘西王」),與林芝工布女子西原相愛相隨、生死絕戀,成就了一段傳奇的愛情佳話。

雪山在陽光下熠熠發光,桃花在陽光下婀娜絢爛。漫步在花瓣和塵土同時飛揚的桃花村。如織的遊人隨時隨處停下按動快門,在像機中留下一幅幅無與倫比的美景和自己的微笑快樂。可是只恨時間太短。

當重新回到車上時,疲憊卻已爬滿全身。再回眸那百媚芬芳的桃花,覺得更多的是一種依戀。只是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的原因,波密和墨脫都沒有成行,估計以後也很難成行了。不過反過來想想,人生,那有沒有遺憾的呢?

導遊苦心設計的過於昂貴的石鍋雞晚餐,在援友們一再的商議中化為了烏有,只好在離酒店較遠的地方,找到一家特色和品味俱有的小店。端起盛滿青稞酒的杯子時,開心的笑聲,開始在每個人的心頭瀰漫!

我們都知道,明天,我們又會在車子的起伏顛簸中趕回拉薩。去品嘗缺氧的日子,去播撒教育人的愛和情懷![1]

作者簡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