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蒲城有約(龐宇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蒲城有約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蒲城有約》中國當代作家龐宇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蒲城有約

七月初,接到劉莉老師信息,蒲城「新絲路散文」頒獎大會,參加嗎?獲獎五十位作家的名單里沒有我。頒獎大會,參加理由?

寫作中斷多年,再次拾起,與時代幾近脫節。語言、結構、感悟,都是「飛機上拄拐杖——天上插(差)到地上了」。參賽,只是湊個熱鬧,自知才疏學淺孤陋寡聞

如雲的高手群!群里待的時間愈長,讀過越多的作品,感覺愈加強烈。

文章的質量之高,是可以和名家、大家的文章相提並論了。很多文友都是飛機上掛暖瓶——高水瓶(平)啊!我孜孜不倦地讀,每日幾小時的細讀。在群里默默地混,大家對於文章的交流一字不落地入眼入心,但很少參與討論。一些文友從文章下的留言中認識了我——胖胖。學習語言、技法的同時,卻也結識了不少民間高手——堪稱專業的作家。

王友明老師自然當仁不讓,他寫文感情投入的深度令我敬佩不已。隨着交往的深入,已經完全成為了我的偶像、男神、師傅!時間的推移,又結識了天津的李錫文老師,李老師語言的睿智深深吸引了我;山東的王道君老師、呂延梅老師,他們描述語言的精準令我嘆服;寧夏的王淑萍老師,文章內容的博古通今、大氣磅礴,震撼着我的心靈;還有袁明秀老師、若汀老師、趙慶梅老師······他們的文章中,我學到了很多,語言、技法、做文、做人······

獲獎名單上,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這是蒲城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見識心儀的偶像,與崇拜的男神、女神交流!心思已定,加上劉莉老師「有作家的講座,有編輯的交流」等等誘餌,深深吸引了我這條水窪中游泳的魚兒。

叨擾女兒訂票。高昂的高鐵一等座的票價扯得肝疼,但和神相約的高利沖淡了、緩解了,渴盼親耳聆聽的念頭引擎高歌。

關於寫作。15日上午的頒獎儀式後,柏峰老師做了關於散文寫作的專場報告。看過不少陝西方言的小品《賣大米》等,正在觀看陝西作家陳忠實的電視劇《白鹿原》,自詡對陝西話比較內行。「額」更是我逗弄孩童的常用詞。但聽着柏峰老師地地道道的滿口陝西話,我還是有些傻眼。本來耳鳴削弱了我的聽力,這樣的講座更是如同雲裡霧裡,茫然定然寫在臉上。問問身旁的山西作家淮戰科老師,地域的原因,他清楚好多。不斷打攪別人是無禮的舉動,乾脆坐直不懂裝懂。幸而後來有記者對發言稿及時整理,讓同我一樣茫茫然的聽課者一飽眼福。這發言振聾發聵,催人奮進:與生活結合,跟上腳步,摸準時代的脈搏。這些提綱挈領的要義,很大程度上引導着類似於我等的寫作者,從小我的圈子跳出來,走進生活,貼近時代,歌頌美好,鞭撻黑惡。寫身邊事物,寫人情練達,都無可厚非,但寫出隱匿於背後的時代氣息,以及個人的體悟,便是深層次的超越自我了。醍醐灌頂的講座,為我指明了寫作上應該努力的方向。姚逸仙老師似乎聽到了我的心聲,亦或外出講座,與讀者、作者交流的機會較多,他一口純粹、標準的普通話,為我散文的汲取打開了心門。

關於女神。走進餐廳,已是最後入場的。最裡邊一桌尚有空位,走着,一眼便看到了認識最早的綠葉子呂延梅老師。神交已久,都在第一眼認出了對方,拉手,說話,毗鄰而坐,似乎只有這樣,才可以袒露情懷,彌補山東到河北的距離。第二天合影,第三天肩並肩,聊《長恨歌》,聊李隆基,聊我的服裝色彩。兩天的相處毫無縫隙,似乎相識已是久遠。

因為信仰不同,飲食習慣不同。袁明秀老師、王淑萍老師,和當時認不清楚的郭喬老師單列一桌,遠離喧囂。飯桌上的交流缺失,看她們孤獨、落寂的眼神,心疼,卻也無能為力。簡單的交流,彼此熟悉了些許。看她們上台領獎,我不自禁舉起手機為她們留下影像。傳給她們的同時,心裡也頗為甜蜜。一襲旗袍,款款而來一股民國風。亮眼的袁老師一曲陝西信天游,讓我驚訝萬分:柔弱的女子蘊含着高亢的力量。引吭高歌,換來陣陣掌聲。除了欣賞,更多的是感動,袁老師重度感冒,忍着呼吸不暢一展歌喉,為你、為我、為參會的老師們,帶來音樂的盛宴,增添華美的樂章。

第三天採風,才有機會與王淑萍老師有更多的交談。一年多以來,讀過王老師的所寫的每一篇文章,每每被王老師淵博的知識、磅礴的語言、大氣的抒情所震撼、吸引。常常感嘆這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的文章,沒有小我的情懷,歷史的時空總會在讀文時鋪展開來。我感嘆於學不來,王老師娓娓相勸「每個人要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語言特色。別人的學不來,還容易丟失自我。」想來也是,邯鄲學步的例子已夠慘痛,紛繁的模式前,萬不可迷失了自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豁然開朗,心底里陽光一片。回去繼續讀書,在語言上錘鍊,在方法技巧上修煉,走穩自己的步子。王老師撥雲見日,為蒲城的不虛此行定下了基調。

劉莉老師,幾乎沒有多少交談。看她忙乎的身影,疲倦的眼神,不忍不願多加叨擾。雖然老鄉有合影,但終究沒和年輕的「姥姥」合個影,雖在一個省,但見面的機會並不是太多。這遺憾,只能下次機會來臨再加以彌補了。我從來不喊「姥姥」,她這麼年輕,不敢造次,喊老了。

最先相逢的姐姐,是許清清老師。同一趟車,同一車廂,一路同行。從邢台到渭南,從渭南到蒲城。初相識,始於姐姐的那篇描寫花轎的文章。隨着那頂巧手姐姐親自設計、親手縫製的花轎,也讓姐姐的名字深深地嵌入腦海。幾次欲尋機會結識,皆因時機未到不能遂了心愿。後來,偶然發現同進了另一個群,但已失了相識的勇氣。不想此次蒲城之行,天上掉下個許姐姐來!一路有機會就交流,我們相見恨晚、相談甚歡。許姐姐心細如髮,處處照顧我這個小妹,初逢已似至交。

飯桌上,認識了「趙大牙」,一位看起來很年輕卻當上爺爺的風趣幽默的趙陽老師;老鄉敬酒時,熟知了來自秦皇島的才學深厚的肖萌萌老師;豪爽飲盡杯中酒的活潑可愛、才華橫溢的周岑岑老師······

[1]

作者簡介

龐宇真,河北邢台市小學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