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蒙古韭

蒙古韭(學名:Allium mongolicum Regel)是百合科蔥屬植物。鱗莖密集地叢生,圓柱狀;鱗莖外皮褐黃色,破裂成纖維狀,呈鬆散的纖維狀。葉半圓柱狀至圓柱狀,比花葶短,粗0.5-1.5毫米。花葶圓柱狀,高10-30厘米,下部被葉鞘;子房倒卵狀球形;花柱略比子房長,不伸出花被外。分布於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蒙古西南部;在中國分布於新疆(東北部)、青海(北部)、甘肅、寧夏(北部)、陝西(北部)、內蒙古和遼寧(西部)。生長於海拔800-2800米的荒漠、砂地或乾旱山坡。蒙古韭的葉及花可食用,地上部分可入藥,各種牲畜均喜食,為優等飼用植物。其具有耐風蝕、耐乾旱、耐瘠薄的特點,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是一種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兼具的重要荒漠植物。

目錄

基本內容

:植物界

百合目

: 百合科

: 蔥屬

形態特徵

鱗莖密集地叢生,圓柱狀;鱗莖外皮褐黃色,破裂成纖維狀,呈鬆散的纖維狀。葉半圓柱狀至圓柱狀,比花葶短,粗0.5-1.5毫米。花葶圓柱狀,高10-3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宿存;傘形花序半球狀至球狀,具多而通常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長,從與花被片近等長直到比其長1倍,基部無小苞片;花淡紅色、淡紫色至紫紅色,大;花被片卵狀矩圓形,長6-9毫米,寬3-5毫米,先端鈍圓,內輪的常比外輪的長;花絲近等長,為花被片長度的1/2-2/3,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的基部約1/2擴大成卵形,外輪的錐形;子房倒卵狀球形;花柱略比子房長,不伸出花被外。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蒙古西南部;在中國的分布區約在北緯36°28′-46°14′、東經88°39′-116°05′之間,分布於新疆(東北部)、青海(北部)、甘肅、寧夏(北部)、陝西(北部)、內蒙古和遼寧(西部)。

生長環境

蒙古韭生長於海拔800-2800米的荒漠、砂地或乾旱山坡。 在中國青海海拔達2800-3400米。蒙古韭分布區的年均降雨量39-370毫米,對降水具有較寬的生態適應幅度。中國甘肅和內蒙古的沙地、戈壁等是蒙古韭集中分布的區域,在此區域蒙古韭呈斑塊狀分布於部分縣(區),常見于山前沖積、洪積扇,石質山坡和季節性河流的干河床上,在部分石質山坡和石質戈壁上可成為群落的優勢種。蒙古韭屬長日照喜光植物,耐旱、抗寒、耐瘠薄能力極強,遇降雨時生長迅速,乾旱時停止生長葉片纖維素多,食用性變差。生長適宜溫度為10-26℃,既耐高溫也耐低溫,在10-40℃的溫度範圍內都能成活。弱光條件下,生長細弱,葉片呈灰綠色,野生條件下生長要求較低的空氣濕度和通透性較強的純沙地。[1]

視頻

參考文獻

  1. 蒙古韭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