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董夫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董夫人
圖片來自pixnet

董夫人》是一部1968年的香港劇情片,唐書璇編導。1971年獲台灣金馬獎最富創意特別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術設計獎。

該片還被選為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華語片一百部之一。[1]該片據林語堂所寫的《貞潔坊》改編,處理人性被世俗道德壓抑的主題,結尾董夫人在牌坊下目送楊尉官遠去的仰角鏡頭尤為有名。

劇情

17世紀,中國西南部一偏僻村莊,住着一個年輕的寡婦,鄉民都尊稱她為董夫人。她在家恪盡婦道,服侍婆婆,撫育獨生女維玲;在外為鄉民治病,設私塾教書,受到鄰里街坊的敬重。

某年秋天,一隊官兵進駐村中助民收割,為首的楊尉官被安排住在董宅書房後面。楊尉官傾慕董夫人的風範和含蓄,幾次對董夫人示愛。董夫人在冷淡中也隱約覺察自己的青春情慾仍未消逝;同時發現十六歲的女兒維玲亦鍾情於楊尉官。村民敬慕董夫人,為她向皇帝奏請貞節牌坊。於是她掙扎於楊尉官和貞節牌坊之間,重重矛盾導致思緒混亂而不能自已。

最後,她迎來了貞節牌坊,但失去了一切。女兒和楊尉官結婚離去,僕人張二叔亦不能承擔她的寂寞與痛苦而黯然出走。董夫人站在貞節牌坊前沐浴着一種未曾有過的光輝,成為一個悲劇英雄。

影片評價

1970年的香港電影中最值得寫入香港電影史的,是票房16萬,年度票房排行榜57名的《董夫人》(1969)。是另類前衛女導演唐書璇的代表作。該片被認為可與印度影聖薩蒂亞吉特·雷伊(Satyajit Ray)寫女性心理的傑作比美。唐書璇以現代女性觀點和存在主義筆觸詮釋古代民間故事,美學上的突破性,使之成為20世紀7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第一波。這部文藝電影《董夫人》還獲得了1971年台灣電影金馬獎四項大獎,主演盧燕憑此片獲得金馬影后,並引起了海外電影界的關注,進入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賽單元,頗有藝術價值。

作為香港當時為數不多的女性電影導演之一,唐書璇的作品總是和其他人有很大不同。儘管《董夫人》流傳甚微,但這仍是她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本片是由印度攝影師Subrata Mitra掌鏡的黑白片,萊斯·布蘭克和C.C.See完成的剪輯片中,摻雜了許多新浪潮代表風格的停格鏡頭,還有大跨度的推拉和急速的閃回,都為刻畫主角董夫人在情節後段糾結在貞潔與感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最佳華語片一百部. [201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