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北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蘿北縣隸屬黑龍江省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與三江平原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30°01′-131°34′,北緯47°12′-48°21′,縣境東北以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46.5千米,西北與嘉蔭縣相連,西以梧桐河為界與鶴崗市、湯原縣毗鄰,東與綏濱縣接壤。
歷史沿革
蘿北縣,以山得名。境內有托蘿山(今名山),設治時因治所在托蘿山北,故名「蘿北 」。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劃歸合江專區管轄。同年10月,縣政府移駐萬財村(今鳳翔鎮)。1957年7月,將鶴崗市的寶泉嶺農場劃歸蘿北縣。
行政區劃
2012年,蘿北縣下轄6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63個行政村。
鎮:鳳翔鎮、鶴北鎮、名山鎮、肇興鎮、團結鎮、雲山鎮。
鄉:太平溝鄉。 民族鄉:東明朝鮮族鄉。
境內還有寶泉嶺分局所屬6個國營農場及鶴北林業局所屬19個森工林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蘿北縣位於鶴崗市之東,北以黑龍江主航道為界,與俄羅斯相望,國境線長145.6千米,西北與嘉蔭縣相連,南與湯原縣、樺川縣為鄰,東南與綏濱縣毗連。東起肇興鄉大江通島,西至鶴北鎮梧桐河東岸,南起葦場鄉松花江北岸,北至太平溝鄉嘉蔭河南沿,南北長131千米,東西寬108千米,轄區總面積6784平方千米,其中縣屬面積2167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蘿北境內有金屬、非金屬礦產39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黃金、石墨、蛇紋岩、硅石、石英石、菱鎂、腐植酸等十餘種,礦體品位高、賦存好、儲量大,尤其是石墨,石墨的儲量為6.3億噸,是亞洲最大的石墨礦床,極富開採價值,2010年已形成20萬噸的開採規模,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另外已探明大理岩儲量在10億噸以上。
生物資源
蘿北縣位於小興安嶺林帶,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原始森林、天然林、人工林和種類繁多的野生中草藥、山野產品構成了蘿北的綠色寶庫,有梅花鹿、馬鹿、黑熊、野豬、狍子、狐狸等上百種野生動物,有人參、黃芪、玉竹、五味子、刺五加、平貝、龍膽草等上百種名貴的中草藥材;有猴頭、蕨菜、四葉菜、黃花菜、薇菜等山野菜,以及松籽、榛子、山里紅、都柿等山野果。
蘿北縣的天然草場是天鵝、丹頂鶴等各種珍貴野生鳥類和野生動物的棲息樂園,葦盪珍禽,野趣橫生。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蘿北縣總人口23萬人,其中縣屬人口89170人。共有有漢、朝鮮、滿族、回族、蒙古族等19個民族分布。
交通
蘿北縣境內黑龍江年過貨能力150萬噸,可停靠5000噸級貨輪。水路經名山口岸可以與俄羅斯等東歐獨聯體等國家開展對外貿易,又可以通過建還聯運與世界各地進行經貿往來,陸路可通過哈蘿高速公路和鶴北鐵路通程全國各地,交通十分便利。在黑龍江省各沿邊口岸中,名山口岸距省城最近。陸路可通過哈蘿高等級公路和鶴北鐵路通程全國各地。
歷史文化
知青文化
1968年至1979年間,22596名知青分別從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哈爾濱及鶴崗各大中城市來到蘿北,分布到蘿北各鄉村及農場,其中縣內知青1300名,寶泉嶺所轄各農場知青21296人。這些知青在文化、教育、衛生、科技及其它各條戰線做出了突出貢獻。知青濮存昕是著名影視明星,主動捐款30萬元,為寶泉嶺管局設立了「助學基金」。
抗聯文化
從1932年到1945年的十幾年間,先後有4500多名抗聯將士戰鬥在蘿北的江河湖汊、森林荒原、發動了近百次游擊鬥爭,重大戰事就有15次之多。突出的戰鬥有夜襲蘿北縣城,重創了日本侵略者,消滅日軍三十多人。在襲擊梧桐河金礦中,偉大的民族英雄抗日將領趙尚志血灑蘿北大地。
拓荒文化
蘿北縣拓荒的歷史是從清末蘿北建縣之初就已經開始的,墾荒文化主要有四部分組成:即軍墾文化、青墾文化、民墾文化、它墾文化。1955年,以楊華為首的第一支北京青年墾荒隊,首先來到蘿北建點墾荒。楊華高舉墾荒的大旗在蘿北乃至全國掀起了城市青年支邊墾荒的熱潮。
名勝古蹟
生態旅遊
蘿北有多處的人文自然景觀,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名山島綜合旅遊區、望雲峰滑雪場、大馬河漂流站、太平溝黃金古鎮、太平溝地下森林等著名的景區、景點。以滑雪節、滾冰節、開江節暨飲食文化周、「7.16」戲水節等活動為主線,形成了有北方邊陲特色的冰雪文化、休閒文化,旅遊文化。蘿北縣旅遊局、旅遊社與全國各大旅遊社均有業務往來,可隨時為遊客安排國內旅遊線路和境外一日、三日、五日、七日和一月游。旅遊業已成為蘿北的新型朝陽產業。
名山島
坐落在黑龍江上的名山島,南臨蘿北口岸,北望俄羅斯的阿穆爾捷特。江水環繞,古木森森,鳥鳴嚶嚶,野趣橫生,一派質樸、粗獷、天然無飾的自然生態風光。名山島為江水中沖積而形成的島嶼,形成於清代末年,民國初期已成島嶼。島上土質肥沃,樹木成林,植被茂密,生長着樺、柳、榆、楊等多種闊葉樹木及狐狸、黃鼬、貂子等許多小型雜食動物,並且還是鷺鷥等水禽夏候鳥的棲息地。經多年的江 水沖刷,岸邊坍塌,沙灘擴大,江汊增寬,此島面積雖有縮小,因四周長有茂盛的柳樹,對島嶼起到了保護作用,故而此島的面積變化不大。[1]
文物古蹟
蘿北縣境內,經考古調查,2010年以來發現位於團結磚廠的隋末唐初的靺鞨墓地。墓地在磚廠西部一沙漫崗上,北距縣城鳳翔鎮約10千米。
1978年發現,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於1983年9月4日發掘墓葬10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長1.6~2.8米、寬0.8~1.6米不等,在5座墓內發現生土台,上置陶罐。只有1座墓(M1)於側壁底部一端掏有小龕,內置豬頭一個。沒有發現明顯的葬具痕跡,只有一些零碎的木炭。值得注意的是,所發現人骨均為頭骨和肢骨,這可能反映了二次葬的習俗。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