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莫桑比克共和國國旗

莫桑比克國旗

中文名稱:莫桑比克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莫桑比克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

莫桑比克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左側為紅色三角形,繪有一顆金色五角星、一本打開的書和交叉的步槍、鋤頭;右側為綠、黑、黃三個平行寬條,黑色寬條上下各有一條白色細條。[1]

目錄

國旗含義

莫桑比克國旗靠旗杆一側為紅色等腰三角形,其中有一顆黃色五角星、一本打開的書和交叉着的步槍和鋤頭。旗面右側為綠、黑、黃三色的平行寬條,黑色寬條上下各有一白色細條。綠色象徵農業和財富黑色代表非洲大陸黃色象徵地下資源白色象徵人民鬥爭的正義性及所要建立的和平事業紅色象徵爭取民族解放的武裝鬥爭和革命黃色五角星代表國際主義精神書本象徵文化教育AK47步槍和鋤頭象徵廣大勞動者和武裝部隊的團結及其共同保衛、建設祖國[2]

國徽

莫桑比克國徽是在圓形的國徽中,繪有一幅莫桑比克地圖,地圖上面的金地中繪有一幅壯觀的日出景象,新生的共和國正如旭日初升,它壯麗輝煌的前途將贏來世界其他民族的矚目。地圖下面藍色的波紋輕輕蕩漾,那是莫桑比克海峽在靜靜地呼吸。國徽上還繪有與國旗中意義相同的鋤頭、步槍、書本和五角星。邊緣弧形的齒輪代表國家工業,環繞齒輪的甘蔗和玉米枝葉象徵主要的農產品。國徽底部的紅色飾帶上寫着國名全稱:「莫桑比克共和國」。

莫桑比克共和國簡介

莫桑比克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曾譯作莫三鼻給,是非洲南部國家,以葡萄牙語作為官方語言,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而獨立。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莫桑比克的前身,就是葡屬東非洲,它是在1498年3月,被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所率領的船隊發現,當時就有阿拉伯的貿易站在沿海一帶設立。

莫桑比克政府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大力發展旅遊業,改善投資環境,鼓勵開發礦產、能源、農林漁業等資源,保持了經濟平穩增長。2013年,莫桑比克國民生產總值約合146.7億美元,增長率達7%。

歷史沿革

初期歷史

莫桑比克最早的居民是科伊桑人,班圖人10世紀左右遷到這裡。15世紀中葉,莫桑比克成為姆韋尼·馬塔帕王國的一部分。從公元9世紀開始,阿拉伯人就到莫桑比克北部和中部沿海進行貿易。公元11世紀,波斯人一度取代阿拉伯人,但他們都未能在內陸建立統治。

殖民者入侵

15世紀末,葡萄牙為打開西歐通往東印度的航路,來到莫桑比克。1489年科維良偵察了索法拉沿海據點。1498年瓦斯科·達·伽馬到達莫桑比克沿岸。1505年葡萄牙人用武力驅逐了在索法拉的阿拉伯人,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兩年後占領莫桑比克島。16世紀20年代,葡萄牙人控制了莫桑比克沿海的幾個主要港口。此後,葡萄牙人相繼占領莫桑比克一些內陸地區和贊比西河流域的塞納與太特。1569、1571和1574年葡萄牙人 3次入侵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均告失敗。1629年,葡乘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內訌之機取得了對莫桑比克內陸地區的支配權。17世紀初是葡萄牙在東非勢力極盛的時代,他們從莫桑比克輸出大量黃金。每年光是從克利馬內輸出的黃金就有 6萬盎司。1700年,葡萄牙宣布莫桑比克為「保護地」,1752年改為殖民地,由里斯本任命總督統治。17世紀中葉,葡萄牙在莫桑比克實行「巴拉佐」制,由王室特許土地給一些大地產所有者,代替地方酋長統治。這些大地產所有者對非洲人行使絕對權力,甚至可將他們出賣為奴,成為莫桑比克的國中之國。同時,葡萄牙開始從莫桑比克輸出奴隸。到18世紀,奴隸已取代黃金和象牙,成為贊比西河流域的主要出口商品,莫桑比克的奴隸買賣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19世紀末葉,葡萄牙在莫桑比克實行強迫勞動制度,並開始向鄰國大量輸出契約勞工。在平定了贊比西河地區大地產主的叛亂之後,葡萄牙殖民當局於1888~1893年成立了莫桑比克公司、尼亞薩公司和贊比西亞公司。這些特許公司控制了莫桑比克2/3的領土。

葡萄牙對莫桑比克的占領不斷遇到西歐列強的挑戰。17世紀荷蘭船曾多次包圍莫桑比克島,但未能占領。19世紀60年代,鄰近莫桑比克的開普殖民地發現黃金和鑽石,西歐列強對莫桑比克的爭奪更趨激烈。1869年,英國試圖占有德拉瓜河灣未遂。在1884~1885年召開的柏林會議上,葡萄牙在東非的勢力範圍得到法國、德國的承認。1891年英國、葡萄牙籤訂協議承認整個莫桑比克劃歸葡萄牙。1891年莫桑比克正式定界,稱為葡屬東非。1898年將首都從莫桑比克島遷到洛倫索-馬貴斯。20世紀初,葡萄牙實行改革,給莫桑比克以相對的自治權。1930年,葡萄牙軍事獨裁者薩拉查頒布殖民條例,重新將莫桑比克定為殖民地,取消莫桑比克人民有限的自治權和特許公司的開發權。1951年,莫桑比克成為葡萄牙的海外省。60年代以後,隨着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葡萄牙被迫修改它的殖民政策。1964年初葡萄牙頒布「海外省組織法」,名義上給非洲人以葡萄牙公民權,並擴大了莫桑比克地方政府的權利,但實際上仍對非洲人進行軍事鎮壓和加強政治控制。[3]

反侵略鬥爭

葡萄牙的入侵遭到莫桑比克人民的英勇反抗。1571年,1000名葡萄牙軍從塞納出發攻打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在當地人民的回擊下,幾乎全軍覆沒。1574年莫桑比克人殲滅了駐贊比西河的200名葡萄牙軍。17世紀居住在巴盧埃地區的人民以及贊比西河地區的通加人反抗葡萄牙的統治最為激烈。18世紀,當地非洲人經常襲擊葡萄牙人的貿易據點及占領軍駐地。19世紀,莫桑比克各族人民幾乎都參加了反抗葡萄牙入侵和統治的鬥爭,恩戈尼人反對葡萄牙人的鬥爭持續了70年。他們占領洛倫索-馬貴斯,攻陷索法拉,沒收贊比西河以南的大地產。1885年恩戈尼酋長根根哈納團結周圍各族組成加扎聯邦進行鬥爭,直到1895年才被鎮壓下去。居住在中部馬尼卡高原的紹納人,在酋長烏姆塔薩和馬龐德拉的領導下,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反抗葡萄牙統治30多年,一度將葡萄牙人逐出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韋交界地區。莫桑比克北部堯族人民的鬥爭直到1912年才被鎮壓。

為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壓迫,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莫桑比克人大量逃亡鄰國。1917年3月,巴盧埃地區人民再次舉行武裝起義,同年年底被鎮壓,起義軍殘部堅持游擊戰鬥直到19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莫桑比克人民日益覺醒。1948年莫桑比克首都發生罷工鬥爭,1956年碼頭工人舉行大罷工。60年代莫桑比克民族主義運動興起,明確提出要求獨立的口號。1960年莫桑比克民族民主聯盟在南羅得西亞的索爾茲伯里成立;翌年,莫桑比克非洲民族聯盟在肯尼亞成立;獨立莫桑比克非洲人聯盟在尼亞薩蘭成立。上述3個政黨1962年6月在達累斯薩拉姆合併為莫桑比克解放陣線。E.C.蒙德拉納任主席。

共和國建立

1964年9月25日,莫桑比克解放陣線領導開展游擊戰爭,經過10年英勇戰鬥,武裝力量由200人發展到2萬人,解放了北部3省以及中部兩省的部分地區。1974年葡萄牙政變,葡萄牙新政府同莫桑比克解放陣線談判,9月簽署了《盧薩卡協議》。根據協議,1974年 9月20日成立了以莫桑比克解放陣線為主體的過渡政府,1975年 6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薩莫拉·莫伊塞斯·馬謝爾任總統。1977年2月,莫桑比克解放陣線召開第3次代表大會,宣布在莫桑比克建設科學社會主義社會,將主要經濟命脈及土地收歸國有,發展公社村與合作社。1983年 4月,莫桑比克解放陣線第 4次代表大會確定今後三大任務為:保衛祖國,戰勝不發達和建設社會主義。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993年,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莫桑比克,1994年舉行大選,希薩諾成為總統。1990年11月改國名為莫桑比克共和國,實行多黨制。

位置境域

莫桑比克國土面積79.94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630公里。位於非洲東南部,南鄰南非、斯威士蘭,西界津巴布韋、贊比亞、馬拉維,北接坦桑尼亞,東瀕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相望。位於非洲東南部,莫桑比克與馬達加斯加之間的莫桑比克海峽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全長1670公里。

氣候

南回歸線在南部通過,因此莫桑比克的氣候,北部屬熱帶。南部是副熱帶,所以境內氣候炎熱潮濕,全年平均氣溫為19.4°C。這個國家年分乾濕兩季,乾季比較短,為每年四月至八月;濕季很長,為每年九月到次年五月。因此雨水豐富,幾乎常年都會下雨,年雨量約500毫米到1000毫米。中部三比西河下游沿岸雨量最多,年雨量差不多有1000毫米到1500毫米。

資源

莫桑比克有着豐富的海洋資源,主要包括鉭、煤、鐵、銅、金、鈦和天然氣等。其中,鉭礦儲量居世界之首,煤儲量超過150億噸,鈦600多萬噸,鉭礦約750萬噸。大部分礦藏尚未開發。

水裡資源豐富,坐落在贊比西河上的卡奧拉·巴薩水電站,裝機容量為207.5萬千瓦,是建成當年非洲最大的發電站。

森林資源豐富,51%的國土被被森林覆蓋,林木資源總量約17.4億立方米,北部生產黑檀、紅木、香木等硬木。

這裡是大啖金槍魚和海鮮的天堂,北部鯊魚種類繁多。

習俗

莫桑比克為宗教國家,主要有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為主)、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因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基本上形成了西方習俗,無特別禁忌。

在莫桑比克流行以白為美的傳統,因此這裡的姑娘們總是想方設法使自己顯得白一些。於是每天都會用香粉擦臉。他們相信藉助自然物質中的神力可以使自己變得更美麗,因此她們不像其他國家的姑娘們使用化學化妝品,而是使用一種用當地的猴麵包樹製成的白色粉末,這種特殊的美容品在每家都儲藏得很多。

同中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莫桑比克共和國於1975年6月25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

中莫兩國簽有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2001年,中莫成立經貿聯委會。中方已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免除莫桑比克截至2005年底對華到期債務共計2.94億元人民幣。

中莫建交以來,中方承擔了經濟住房、國家體育場等23個成套項目、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等18個技術合作項目、3個考察項目。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有馬普托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等。2010年,中莫兩國貿易額為6.97億美元。2012年,中莫雙邊貿易額為13.4億美元,同比增長40.4%,其中中方出口9.4億美元,進口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4.4%和56.6%。中方向莫主要出口機械及運輸設備、紡織品、鞋類、穀物及其製品、金屬製品、醫藥品等,從莫主要進口木材、鐵礦砂及其精礦、芝麻。中方已給予莫方60%輸華產品免關稅待遇。

中、莫兩國政府簽有文化協定,兩國文化和教育代表團曾分別互訪。截至2012年,中方共接收莫獎學金生188名。2012年莫在華留學生284名。2012年,莫政府27名正部長分三批來華參加研討班。2008年,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莫桑比克共和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兩國簽有醫療衛生議定書。自1976年起,中方先後向莫派出18批醫療隊,共279人次。中國在莫有醫療隊員14人。

中國湖北省與莫加扎省為友好省份,上海市與莫首都馬普托市為友好城市。

參考資料

  1. 莫桑比克 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2345實用查詢
  2. 莫桑比克國旗,360網,
  3. 莫桑比克國家概況,中國新聞網,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