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荷香里的童年(馬常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荷香里的童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荷香里的童年》中國當代作家馬常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荷香里的童年

時值六月,清晨騎行到一處公園,穿過幽靜的林間小路,眼前呈現一方小小的荷塘。荷塘里的水不多,亦不清澈,可是一塘碧綠的荷葉卻生機盎然。大如傘蓋的荷葉叢中幾朵粉紅色的荷花裊裊娜娜地綻放着,仿佛剛出浴的仙子;還有一些菡萏未開,正羞澀地打着朵兒。它們從渾濁的綠水中卓然而出,冰清玉潔,纖塵不染,難怪周敦頤讚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呢!此時,金色的陽光從東方的天空上一瀉而下,灑在葉子和花上,我不禁脫口吟誦出那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來。此刻,光影流動中,一陣清香隨微風沁入心脾,我的心不由在這荷香里漾起一陣醉意。被眼前荷花的美姿吸引住,我情不自禁舉起了手機,選好了最佳的角度,拍下了一張張荷花的倩影。看着這小小荷塘里清雅美麗的荷花,我不禁又想起了童年時家鄉那美麗的荷塘。

小時候,我的家鄉牛頭鎮是美麗的水鄉,不光村西北有美麗的洰淀湖,在村子裡也有好幾個大荷塘,那時我們叫藕灣。每到盛夏,藕灣里的荷葉一碧萬頃,白色的、粉色的荷花競相開放,那氣勢是眼前這小小的荷塘所無法比擬的。我對童年的藕灣記憶尤為深刻,因為在那裡有我難忘的一次冒險經歷。那時候,各家還沒有安裝自來水,婦女們經常去灣邊的大青石上捶洗衣服。還記得一個炎熱的正午,大人都睡午覺了。我穿着小短褲,光着小腳丫偷偷地從家裡跑出來,來到那座石橋下。石橋下面有三個方方正正的大石墩,當時在東邊石墩上有一個婦女在洗衣服。那時我和她並不相熟,但我認得我們是一個連的,但由於村子大,兩家隔得並不近,我不知道該稱呼她什麼,只知道別人背地裡都叫她「王大杆兒家的」。

我選中間那座石墩坐了下來,兩條腿從石墩上耷拉下去,兩隻小腳剛好夠到那清涼的水面。看着眼前那些綠傘一樣的荷葉,那出水很高的婷婷的荷花,在我前面優雅地綻放着。我想起了大人經常說的一些離奇古怪的事情,說某某人在河邊行走,看到河裡有一朵鮮艷的荷花,他下水去摘那朵荷花,卻被一雙手拉入水中淹死了,原來那荷花是河裡淹死的鬼魂變的,是來找替身的,幼小的我聽了便很害怕,所以我從不敢下水去摘它們。我只是坐在石墩上用兩隻小腳扑打着水玩,偶爾用腳撩起一些水,灑向那傘形的荷葉上,看那些水在空中散開像雨一樣落在荷葉上,滴滴敲打着荷葉,然後又在荷葉上滾成一串串明亮的珠子,荷葉輕柔地搖擺着。那些明亮的水珠子在上面滾來滾去,最後荷葉停止了搖擺,沒落下去的殘留的水珠便匯聚成一個大大的水晶般的珠子停在了荷葉中心。

我正玩得起勁兒,忽然,也許是自己用力猛了些,身體一下被腳的力量帶了下去,「噗通」一聲掉到了水裡,瞬間池水便淹沒了我小小的身軀。就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刻,只覺得我長長的頭髮被一隻大手緊緊抓住,我在水下剛嗆了一口水就被提出了水面,濕漉漉地站在大石墩上,身體發抖,驚魂未定。睜開眼看,剛才在東邊石墩上洗衣服的女人正扶着我,忽然,我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哇——」的一聲嚎啕大哭起來,那高高瘦瘦的女人隨即把我抱到了岸上。

「別哭了,沒事了,你是誰家的孩子?快回家吧!」我只顧自己哭着,卻不應人家的話。

「這不是我們家的孩子麼?」我睜開哭得迷離的眼睛,看到六祖母正從橋上走下來,我哭得更厲害了。六祖母向救我的女人道了謝,就帶我回家了。從此,我再不敢獨自去藕灣玩水,從此我的記憶里也深深刻下了「王大杆兒家的」這個名字。

童年的藕灣,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就是一首歡歌、一個樂園。

夏天到了,姑姑家的蘭表姐會來走姥姥家,我們便一起去藕灣玩。藕灣四周岸邊全是枝葉婆娑的大柳樹,知了在樹上不知疲倦地鳴叫着。我們沿着水邊看翩翩起舞的荷花,看水裡的小鰱魚、小鯽魚游來游去。那時家鄉的荷塘很有江南的味道。

長大後讀到那首古詩《江南》,總也會想起那方荷塘。「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可不就是麼!那荷葉下的水中也會有一些水草,它們隨着魚兒的穿梭在水面浮動着。也有小河蝦在水面跳來跳去。間或看到一些波螺油子在水草上停歇,我們便順着水邊撈波螺油子。記得蘭表姐帶了一方漂亮的手帕,我們把嘎啦油子放在她那方漂亮的手帕里。不一會兒,就撈到了許多,我們用那方手帕包着波螺油子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回家後我們便纏着祖母給我們煮波螺油子吃。祖母無奈放下手裡的針線活,顛着小腳走到院子中間那棵大杏樹下,在泥灶上支起她的小鐵鍋,給我們煮波螺油子。隨着裊裊的炊煙升起,我們的鼻子很快便聞到了波螺油子的香味。待到煮熟後,祖母掀開鍋蓋兒,嘴饞的我們迫不及待地撈起冒着熱氣的波螺油子,邊吃邊燙的吸氣。祖母連聲罵我們「饞妮子」,叮囑我們別燙着,一陣陣歡樂的笑聲迴響在大杏樹下。

後來,隨着氣候逐年乾旱,家鄉的水越來越少,那一年,藕灣里的水面臨乾涸,裡面已不見那碧綠的荷葉和清雅的荷花了。有一天,我中午放學的時候,正趕上渾灣,灣里的水也就剛沒到膝蓋下,裡面有好多人在搶着捉魚。我也禁不住捉魚的誘惑,挽起褲腿下到水裡,捉起小魚來。一寸來長的小鰱魚、小鯽魚在水裡蹦蹦跳跳的,我一隻一隻地捉起來塞進我的大褲兜里,有的又從褲兜里蹦出來了,可最後我的兩隻褲兜還是沉甸甸地裝滿了魚兒,我兩手捂着褲兜,一身泥水地回家報喜去了。

自從那次渾灣後,藕灣就逐漸乾涸了,村里再也找不到那些「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的荷塘了。

如今,那些藕灣早已被填平了,蓋上了高大的紅瓦房,童年藕灣的模樣隨着歲月的年輪漸漸模糊了。可是,每當我看到一個荷花盛開的池塘,童年那首清遠的歌謠,又總伴隨着絲絲鄉愁在我的心頭響起…… [1]

作者簡介

馬常霞,曾用筆名,嫦俠、追夢斜陽。山東壽光小女子,中學教師。山東濰坊魯風文化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