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腔腸動物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腔腸動物門(英文名:Coelenterata,又稱:刺胞動物門),除極少數種類為淡水生活外,絕大多數種類均為海洋生活,大多數在淺海,有些在深海,現存種類大約有11000種,基本的結構類型為水螅型(polyp)和水母型(medusa)。

主要分綱

水螅綱(Hydrozoa)

缽水母綱(Scyphozoa)

珊瑚綱(Anthozoa)

水螅綱(hydrozoa)

本綱動物絕大多數海產,少數生活在淡水中。腔腸動物的淡水種類均屬於本綱。單體或群體生活。大部分種類生活史中有水螅型和水母型,或同時存在於群體中形成二態或多態,或交替出現形成世代交替;少數種類只存在水螅型或水母型。常見種類有水螅(Hydra)、筒螅(Tubularia)、藪枝蟲(Obelia)、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鈎手水母(Gonionemus)、僧帽水母(Physalia)等。

缽水母綱(Scyphozoa)

本綱動物全部海產。生活史主要階段是單體水母,水母型構造比水螅水母複雜,水螅型不發達或完全消失,且常常以幼蟲的形式出現。

代表種類有各種大型水母,如:海月水母(Aurelia)、海蜇(Rhopilema)。

珊瑚綱(Anthozoa)

珊瑚綱是腔腸動物門最大的一個綱,全部海產。

全部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生活史中沒有水母型世代。珊瑚綱的水螅型結構較水螅綱複雜,身體為兩輻射對稱。

常見種類如紅珊瑚(Coralliumrubrum)、細指海葵(Metridium)、海仙人掌(Cavernularia)。

主要特徵

輻射對稱 輻射對稱即通過身體的中央軸有許多切面可以把身體分成相等的兩部分。輻射對稱可以使它感知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便於防禦與捕食。這是一種原始的對稱方式,適應固着和漂浮生活,定向運動能力差。

一些種類(例如珊瑚綱)已經發展出兩輻射對稱。

兩種基本的結構類型,即水螅型(polyp)和水母型(medusa)。

消化腔 腔腸動物是真正的二胚層動物(內、外胚層)。

在兩個胚層之間有它們分泌的膠狀物質。

體內的腔,即胚胎髮育中的原腸腔,兼有消化和循環的作用,又稱消化循環腔。

有口無肛門。口為原口,有攝食和排遺的功能。

兼有細胞內消化和細胞外消化。

分化 上皮組織占優勢,由它形成體內外表面,並分化為各種細胞,包括:上皮肌肉細胞(簡稱皮肌細胞)、腺細胞間細胞感覺細胞刺細胞等。

刺細胞 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一種攻擊和防衛性細胞。

分布在外胚層細胞中,以口區、觸手上最多,但在缽水母綱及珊瑚綱的內胚層上也有大量分布,以幫助捕食。

每一個刺細胞有一囊狀的刺絲囊,囊中有毒液及盤繞的刺絲,刺細胞外側常有一刺針,能接受刺激,受刺激時刺絲連同毒液能立即射出,使對手麻醉或死亡。

神經網 動物界裡最簡單最原始的神經系統。

沒有神經中樞,神經衝動的傳導一般是不定向的,被稱為擴散神經系統。

神經衝動的傳導速度比較慢。

世代交替 世代交替指的是在動物的生活史中,無性世代與有性世代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現象。

水螅綱和缽水母綱的大部分種類存在世代交替現象。營固着生活的水螅體為無性世代;營自由生活的水母體為有性世代。水螅體以無性生殖(出芽或橫裂)產生水母型個體,水母體以有性生殖的方式產生水螅型個體。兩種世代有規律的相互交替。

珊瑚綱的全部種類以及水螅綱、缽水母綱的少數種類一生只有水螅型或者水母型,但是也具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只是二者並不交替進行。

多態現象 水螅綱中有許多營群體生活的種類含有營養體與生殖體兩種形態與機能完全不同的個體,這種現象稱為二態現象。

群體中如果包括兩種以上不同形態與機能的個體,則稱為多態現象。

其生物學意義是群體中個體之間的勞動分工,通過群體中個體的形態分化來擔任不同的生理機能,使得群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社會關係

有些種類有食用價值,有些可治療疾病。

毒素可作為新的藥物開發研究。

可用於地質學和油氣勘探。

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生境之一,為其他動物的生存提供了多種環境。仿生學,例如模仿水母的感覺器—觸手囊的風暴預報儀器,能提前15小時作出準確預報。

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實驗材料,用於探討發育和進化等問題。

觀賞價值。

有些種類刺細胞分泌的毒液對人的危害較大,可造成嚴重創傷。

有些缽水母對漁業生產有害。[1]

系統發生

腔腸動物是真正多細胞動物的開始。

從其個體發育看,一般海產的腔腸動物都經過浮浪幼蟲階段,由此可推測:最原始的腔腸動物是能自由游泳、具纖毛、形狀象浮浪幼蟲的動物,即梅契尼柯夫假想的群體鞭毛蟲,細胞移入後形成原始二胚層動物(原始的水母型),發展成腔腸動物。另一種假說是匡申升假想的群體水螅蟲,發展成腔腸動物。

在現存的腔腸動物中,水螅綱無疑是最低等的一類,因為其水螅型與水母型的構構都比較簡單,生殖腺來自外胚層。缽水母綱水螅型退化,水母型發達,結構較複雜。珊瑚綱無水母型,只有結構複雜的水螅型。後兩綱的生殖腺又都來自內胚層,因此認為,缽水母綱和珊瑚綱可能起源於水螅綱,沿着不同的途徑發展而來的。

化石

腸動物是有了明確組織的真後生動物,因它們身體中央具有營消化、循環等功能的腔而得名。腔腸動物化石在前寒武紀即已出現。原水母綱以布魯克斯水母(幾種水母化石)為代表,其體形變化大,一般呈星橢球狀,最早出現於寒武紀晚期至奧陶紀,在約1.5億年後的石炭紀又出現;分布於北美、歐洲和北非,在中國也有分布。側水母綱以狄更遜水母(幾種水母化石)為代表,其身體呈橢圓形鍾狀,兩側對稱,化石稀少,僅見於澳大利亞的下寒武統。因其具兩側對稱的特徵,被認為可能是蠕形動物或原始節肢動物。缽水母綱又稱真水母綱,以游水母(幾種水母化石)為代表,傘狀,化石最早發現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前寒武系砂岩,此外,如蘇聯、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的中寒武統,加拿大和美國的上寒武統,德國的二疊系和侏羅系中也曾發現。

錐石亞綱──錐石類,外殼由角質、有機質或磷灰質薄層組成,常保存為化石,生存於晚寒武世至二疊紀,少數種可能生活於三疊紀和侏羅紀。錐石類化石不多,但分布廣泛。

珊瑚蟲綱是本門中最豐富也最重要的一類動物,由於軟體頂部具有許多能收縮和伸張的觸手,外形似花而得名(拉丁學名可直譯為花狀動物)。珊瑚化石的骨骼結構十分精細,形態多樣,美如群花,人們常加工為裝飾品、工藝品,而古生物工作者把它們作為劃分和對比古生代地層的重要依據之一。珊瑚的種類甚多:

①皺珊瑚,又稱四射珊瑚,體外表有皺紋,隔壁(骨骼之一)在原生6個隔壁後,每輪增加4個隔壁,有單體及復體之分,它們的骨骼易石化而保存在碳酸鹽岩地層中,由於演化迅速生長快,分布也十分廣泛,從奧陶紀開始出現至二疊紀絕滅。②異珊瑚,骨骼結構簡單,體形很小,從泥盆紀至石炭紀分布在亞洲和歐洲。

六射珊瑚,隔壁從6個方向輻射生長,種類特多,形態如花群,是理想的裝飾品,也是造礁動物之一,從中三疊世開始出現至現代還存在,一般分布於地球赤道附近的海域。

八射珊瑚,體內的8個隔膜形成隔壁,骨骼由鈣質或角質骨針組成(圖2八射珊瑚的骨骼形狀),主要生存於中生代至現代,化石稀少,地層意義不大。腔腸動物化石的地史分布比較長、種類多、演化快、在地層對比上具有一定作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