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毋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毋敬
出生 生年不詳
秦櫟陽(今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鄉)
逝世 卒年不詳
國籍 中國秦朝
職業 書法家
知名於 著名書法家,同為書法小篆創造者。
知名作品 《博學篇》

胡毋敬(生卒年不詳),又作胡母敬,姓胡毋複姓,秦櫟陽(今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鄉)人,是中國秦朝人物,著名書法家,擔任太史令。

出身微賤,刻苦好學,廣聞博識,初任獄吏,後擢任太史令,掌管天象、曆法與修撰史籍。在秦始皇實行"書同文"政策的過程中,其與李斯、趙髙等人一起作出重大貢獻[1]。身為太史令,不僅寫前朝歷史,還要記錄皇帝的起居、言行得失,是皇帝身邊的近人。他是文字的最為頻繁的使用者,秦朝以及之前的文史典籍都要經常查閱。統一文字是他最為迫切的要求。

同為書法小篆創造者

同為書法小篆創造者,相較李斯趙高那麼出名,胡毋敬可以說是默默無聞。這三個人對始皇帝統一文字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小篆筆畫比較複雜,字形飽滿、形態優美,就是書寫起來太麻煩。隸書是比較簡潔的字體,工整、嚴肅、精巧。那麼,到底哪一 種文字是當年始皇帝欽點的標準樣本呢? 一般認為,小篆是千年之前嬴政下令使用的統一樣式。小篆成為統一文字是有文獻可考的。根據《漢書文志》中記載,秦始 皇令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令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又令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 李斯、趙高、胡毋敬均用小篆來進行這三部字書的寫作。還有 一種現象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五次遍訪全國。在各地樹立了大量的碑文,流傳到今天臨本或摹本有泰山、嶧山、芝罘、琅琊、會稽等地的刻石,在泰山刻石中還有留存至今的實物,這些刻石文字均為小篆[2]

李斯寫《倉頡篇》七卷、趙高寫《爰歷篇》、胡毋敬寫《博學篇》,成為秦代書法的範本[3]。在漢代合稱《倉頡篇》,後人又稱為"秦三倉",共三千三百字,現已佚。

參考文獻

  1. 西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西安市志. 西安出版社. 
  2. 華斌.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華駐 崧博. 24 January 2018: 197–. GGKEY:N5RSJWG2RBE. 
  3. 李學勤; 中華文化通志編委會. 中華文化通志: 第8典. 藝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