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耶路薩冷觀猶太人哭所羅門城壁男婦百數日午憑城淚下如糜誠萬國所無也惟有教有識故感人深遠吾念故國輒為愴然(康有為)

《耶路薩冷觀猶太人哭所羅門城壁男婦百數日午憑城淚下如糜誠萬國所無也惟有教有識故感人深遠吾念故國輒為愴然》中國近現代作家康有為寫的詩詞。

目錄

作品欣賞

耶路薩冷觀猶太人哭所羅門城壁男婦百數日午憑城淚下如糜誠萬國所無也惟有教有識故感人深遠吾念故國輒為愴然

崇壁嚴仡仡,圍山上摩天。

巨石大盈丈,瑩滑工何妍。

築者所羅門,於今三千年。

城下聚男婦,號哭聲咽闐。

日午有數人,曲卷肩駢連。

憑壁立而啼,涕淚涌如泉。

慘氣上九霄,悲聲下九淵。

始疑沿具文,拭淚知誠懸。

電氣互傳載,真哀發中宣。

一人向隅泣,不樂滿堂緣。

借問猶太亡,事遠難哀憐。

萬國有興廢,遺民同銜冤。

譬如父母喪,痛深限年旬。

豈有遠古朝,臨哭旦夕酸。

羅馬後起強,第度揚其鞭。

雖殺五十萬,流血染城闉。

當時嚴上帝,清廟金碧鮮。

我來瞻遺殿,華嚴猶目前。

珍寶移羅馬,痛心亦難諼。

正當吾漢時,渺茫何足雲。

吾國二千載,亡國破京頻。

劉石亂中華,洛陽慘風雲。

侯景圍台城,一切文物焚。

耶律縶重貴,雅樂遂不聞。

暨至宋徽欽,汴京虜君民。

豈無思古情,頗感騷人魂。

或作懷古詩,亦傳哀悼文。

未有憑城哭,至誠逮野人。

婦嬰同灑淚,千載慟遺民。

吾跡遍萬國,奇駭何感因。

答言祖摩西,奉天創業勤。

艱苦出埃及,轉徙紅海濱。

帝降西奈山,特眷吾家春。

十二以色列,奄有佐頓川。

大辟所羅門,兩王尤殊勛。

拓邊大馬色,築廟耶路顛。

武功與文德,焜耀紅海漘。

餘波躍耶回,大地遍遵循。

人種我最貴,天孫我最親。

豈意滅亡後,蹂躪最慘辛。

羅馬與薩遜,蹈藉久紛紜。

英暴當中世,俄虐今尚繁。

遺種八百萬,飄蕩大地魂。

有家而無國,處處逐辱艱。

被虐誰為護,蒙冤誰為伸。

傳言上帝愛,我呼彼充瑱。

窮途無控訴,憑城號吾先。

言罷又再啼,四壁啼益喧。

哀哀不忍聞,吾亦為垂漣。

亡國人皆恨,惟汝有教賢。

他國不知愁,同化久忘筌。

汝誠文明民,文明成障愆。

區區此遺黎,艱苦抱守堅。

雖然猶太教,今猶立世間。

吾游墨西哥,文字皆不傳。

英哲與圖器,泯滅咸無存。

讀學皆班文,性俗忘祖孫。

豈比汝猶太,能哭尚知原。

哀哀念遠祖,仁孝無比援。

他日買故國,獨立可復完。

先咷必後笑,物理固循環。

吾哀猶太人,吾回睍中原。

四萬萬靈胄,神明自羲軒。

唐虞啟大父,禹湯文武聯。

孔聖寔文王,製作大禮尊。

聖哲妙心靈,圖器文史篇。

後生坐受之,枕葄忘其源。

如胎育佳兒,如釀蘊良醇。

我形胡自來,我動胡自遷。

我識與我神,明覺胡為元。

喜怒胡自起,哀樂胡所偏。

我詠歌舞蹈,我飲食文言。

一一英哲人,化我同周旋。

忘之我坐忘,悟之大覺圓。

一往情與深,思古吾翩躚。

莊周夢化蝶,吾寔化國魂。

若其國竟殤,哀慟不知端。

凡亡非我亡,畸士托古詮。

吾未免為人,多情猶為牽。

吾為有國故,身家頻棄捐。

哭弟哀友生,柴市埋冤雲。

哭墓已不獲,先骸掘三墳。

十死亡海外,讒侮百險煎。

受詔久無功,纏身萬苦難。

十載逋亡人,拂逆痛心肝。

我本澹蕩人,方外樂談玄。

胡事預人國,誤為不忍纏。

今既荷擔之,重遠難釋肩。

地獄我甘入,為救生民難。

受苦固所甘,忍之復忍焉。

久忍終難受,去去將舍旃。

浩蕩諸天游,歡喜作散仙。

天外不能出,大地不能捐。

國籍不能去,六鑿不能穿。

猶是中國人,臨睍舊鄉園。

睊睊涕被席,耿耿傷我神。

願告愛國者,猶太是何人。 [1]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廣州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2]

康有為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祖上當過官,還是個書香門第。康有為的祖父和父親,主要擔任教育方面的官職。康有為的叔祖康同器,因為參加鎮壓太平天國繭命運動有功,被清政府封為護理廣西巡撫的大官。他晚年回到南海縣家鄉,大興土木,修築祖宗祠堂和園林宅第。其中有澹如樓和二萬卷書樓,環境優美,藏書豐富,是南海縣有名的園林和藏書樓,也是康有為少年時代吸取知識、受到啟蒙的地方。

康有為青少年時代就在這樣一個富有而優雅的環境中成長。他出生在園林里的延香老屋,讀書在藏書豐富的澹如樓。

爾後,由於康有為長期從事維新教育事業,參加"百日維新"運動,在家鄉頗有名望,人們按照習俗,也把他和他的故鄉聯繫起來,稱他為南海先生或康南海。

維新運動失敗後,清政府查抄了康有為的家產,還掘了他的祖墳。延香老屋和澹如樓早已蕩然無存。1983年,廣東南海縣人民政府撥款在延香老屋舊址重建康有為故居。近年來,南海縣人民政府又在故居旁邊興建一座占地10餘萬平方米的康有為紀念館,以紀念這位對歷史做出過貢獻的"先進的中國人"。[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