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了的只會是年紀,才不會是愛情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了的只會是年紀,才不會是愛情呢》是中國當代作家楊絳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叮咚」一聲風鈴響了,一位老先生推着輪椅走進店裡,輪椅上坐着位和他年紀相仿的老太太。老先生戴了一頂漁夫帽,帽子上還別了一根羽毛,有點老頑童調皮的味道;老太太則梳着整齊的銀髮。

老先生把輪椅推到試衣鏡旁,找了一個最好的角度讓老太太看他試衣服。然後,他轉身說:「是葬禮,我太太的葬禮。」

我有些尷尬,給兩位老人各倒了一杯咖啡。老太太感激地接過了咖啡,穿過杯子裡裊裊升騰的熱氣,嘴邊有些憐惜的笑意,說:「這麼多年,他就沒自己買過衣服,他甚至不知道參加葬禮該穿哪一種禮服。」

我轉身去取一套中號的西服,聽見老太太對老先生說:「醫生說我最多只有幾個月的時光了,這些都要準備了。」

老太太笑了起來,說:「不管怎樣,買好了我才放心,我可不想在天上看到你穿着漁夫野營裝參加我的葬禮。你還會光着腳,因為找不着襪子!」

我轉過身,被老太太描繪的情景逗笑了。老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老太太對我說:「就要黑色的西服配上白色的襯衣,再加上黑色的領帶。」我心裡贊同地想:老太太配的是標準的葬禮服。

老先生拿着衣服進了室。老太太對我說:「我七十多歲了,早晚要去天上。我想把平常做的都給他安排好,怕到時候他一個人不習慣。」聽了這話,我心裡一陣難過。

老先生穿好衣服走出來,他揮動着手上的領帶說:「誰能幫我系這個東西?」老太太搖搖頭笑着說:「難道要我把所有領帶都打好嗎?」她示意讓她來系,老先生彎下腰,俯身在輪椅上,老太太有些顫抖但熟練地打好了領帶。我走到一邊,好讓他們不受干擾,多一些私人空間。穿衣鏡前的老先生莊嚴肅穆,他握着老太太的手,徵求着她的意見。老太太說:「挺好的,我喜歡。這西服倒讓我想起我們結婚的禮服來。我們結婚時你系的是銀色的領帶,也是我選的。」老先生挺直了腰板,看了看鏡子裡的自己,又看了看鏡子邊的妻子,俯身撫着老太太的手,動情地說:「我希望這套禮服永遠派不上用場!」

付過錢後,老太太向我致謝。鈴聲中老先生推着太太出了門。看着他們的背影伴着輕聲細語漸行漸遠,我心中不可抑制地湧起對這對老年伴侶的羨慕。原來老了的只是年紀,不是愛情。[1]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其中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