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榮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榮壽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
出生 1918年2月
北京
國籍 中國
民族 滿族
職業 相聲演員
知名作品 《黃鶴樓》
《賣布頭》
《官衣賀喜》
《太平歌詞》
《拔牙》
《資本家與洋車夫》

羅榮壽(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

羅榮壽(1918年2月—1995)出生於北京,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北京相聲代表人物之一。

幼年拜舅父趙靄如學說相聲,學藝七載,十五歲出師,開始他的藝術生涯。曾長期與白全福高鳳山李桂山郭全寶合作,在北京、天津、濟南、瀋陽等地演出。1950年參加相聲改進小組,任副組長,致力於相聲的改革工作,積極編演新段子。後加入北京市曲藝團,1980年退休。代表曲目有《黃鶴樓》、《賣布頭》、《官衣賀喜》、《太平歌詞》,化妝相聲《拔牙》、《資本家與洋車夫》等。曾總結教學輔導的講授資料,結合個人藝術經驗,著有《相聲表演漫談》一書。[2]

2018年4月7日,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曲藝家協會承辦的「紀念相聲表演藝術家羅榮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場演出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辦

人物生平

羅榮壽從八歲開始,跟他的舅父、著名相聲老藝人趙靄如學說相聲。學藝七載,十五歲出師,從此開始他的藝術生涯。

羅榮壽出師之後,即和王鳳山、高鳳山、趙玉貴等人搭夥合作,在北京宣武門平民市場"據地"說相聲。平民市場撤銷之後,又和孫寶才、王長友、郭全寶等,在北京各廟會一起合作,表演相聲、雙簧、太平歌詞。過了不久,又與白全福高鳳山劉永青等一起在天橋演出。這時他在北京相聲界已嶄露頭角,成了一名受觀眾歡迎的青年相聲演員。後來,應李壽增之邀請,和白全福一起到濟南晨光茶社(大觀園內)參加相聲大會的演出。同台的有李壽增、高桂清、孫少林、王樹田、馮立章、高德光劉桂田袁佩樓等。

1950年,羅榮壽參加相聲改進小組,任第一和第四屆副組長,致力於相聲的改革工作,積極編演新段子。羅榮壽積極參加了小組的工作和演出活動。他與侯寶林郭啟儒、孫王奎、譚伯如、劉德志、於俊波全常保、趙春田、於世德、陳湧泉、趙世忠等,經常在京、津兩地演出相聲大會。

相聲改進小組在完成使命結束之後,成立了三個曲藝團。羅榮壽參加了專演相聲大會的北京曲藝三團。後來三個團於1956年合併為北京曲藝團,羅榮壽在這裡一直工作到1980年退休。

人物評價

侯寶林的表演的確有着北京相聲所特有的那種規範、大氣的特點。但如果和羅榮壽比起來,侯寶林的北京味就顯得不那麼明顯。

羅榮壽是京派相聲黃金時期的代表人物,他比陳子貞、譚伯儒要晚一輩,又早於二趙,可以說是京派相聲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人物。他能較為規範的保持着北京相聲的風格,這是尤為難能可貴的。

羅榮壽是相聲中的"端正派",尤其是他早期和李桂山留下的錄音,無不顯示出這一特色。聽羅先生的節目,他的舞台形象一直是非常端正的,比如他的《賣棺材》的表演就有這一特色。再者他的段子中有很多評講的內容,比如《渭水河》中的京劇常識的介紹、《賣棺材》中"轉腿肚子"的史事,於趣味性中含有一定知識性。再有羅榮壽的嗓音清脆嘹亮、氣力充沛,雖然他不以柳活著稱,但有些節目還是很得實惠的,比如《賣布頭》、《黃鶴樓》這種"學"的節目,他就很拿手。再比如他的《雙簧》中"後臉"學唱《照花台》的小曲,也能非常輕鬆愉快勝任。

羅榮壽平易近人,毫無名演員的架子。對於青年同行和業餘愛好者總是傾囊相授,從不保守。在內外行中有不少學生。曾給侯寶林捧哏的李國盛先生就出自他的門牆。

羅榮壽對待相聲改革的嚴謹態度,和他自幼學藝時的刻苦認真、忠於藝術的作風是分不開的。他總結出五個字,就是:聽、看、學、練、用。在繼承前輩的藝術時,不墨守成規;在擷取他人之長時,不生吞活剝,而是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兼收並蓄,不斷發展自己的藝業,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以他的拿手段子《黃鶴樓》為例,就可以看出他對相聲藝術花。費的心血。這個段子最早是跟趙靄如老師學的。為了充實自己的表演,他又特意向李會民學習京戲的程式和鑼鼓經。然後再結合自己的條件加工整理,並在舞台實踐中不斷修改、潤色,使觀眾有常聽常新的感覺。對於這個段子,他曾作過精練的總結:是戲,不演成戲,離不開戲。也就是說,要學得象,唱得正。但它畢竟是相聲,所以要掌握好"包袱"的分寸。颱風要沉着、穩健;語言要準確有力,講究節奏。(北方網評)

個人軼事

羅榮壽原圖鏈接 [3]


羅榮壽改"字"

相聲名家羅榮壽在一九五零年與侯寶林,劉德智,老舍等人一起加入了北京市相聲改進小組,他們積極,大膽地對傳統相聲進行改革,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使之古為今用。

羅榮壽首先拿自己擅演的傳統相聲《賣布頭》開刀,他逐字逐句地推敲,審核,找毛病,連一個字都不放過。

這段相聲,有一段吹噓自己賣的白布特別白時這樣說的:"怎麼那麼白呀,氣死頭場雪,不讓二路霜,亞賽頭號的'洋'白面哩吧。"這個"洋"字是解放前民間的常用語,如:洋火,洋車,洋布,麵粉也叫"洋面",羅榮壽心想:現在解放了,這些東西咱們都能生產了,怎麼還說"洋"字哪?咱們生產的頭籮面叫"高白面",不是也很白嘛,對,改過來。他就把原詞:"亞賽頭號的'洋'白面",改成"亞賽頭籮的'高'白面。"僅此二字,便使該段得以升華,有位老藝人問羅榮壽為什麼去掉"洋"時,羅榮壽詼諧地說:"把'羊'都宰了,那還不去掉?"

主要作品

左為羅榮壽,右為高鳳山原圖鏈接 [4]

賣棺材(羅榮壽、李桂山);

黃鶴樓(羅榮壽、高鳳山);

文章會(王長友、羅榮壽);

白事會(羅榮壽、李桂山);

賣布頭(羅榮壽、高鳳山);

資本家與洋車夫(羅榮壽、李桂山);

賣掛票(羅榮壽、李桂山);

黃鶴樓(羅榮壽、李桂山);

學戲(羅榮壽、高鳳山);

三近視(羅榮壽);

捉放曹(羅榮壽、李桂山);

洪羊洞(羅榮壽、李桂山);

坐享其成(羅榮壽、李桂山);

忘詞(羅榮壽、李桂山);

賣布頭(羅榮壽、李桂山)。

後世紀念

2018年4月7日,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曲藝家協會承辦的"紀念相聲表演藝術家羅榮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場演出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辦 。相聲表演藝術家陳湧泉、於連仲、侯耀華等參加了"紀念相聲表演藝術家羅榮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場演出 [5]

參考資料

  1. 羅榮壽. 華夏祭奠網 [2011-8-30]
  2. 羅榮壽 . 北方網 [2009-06-15 ]
  3. 羅榮壽 . 聽中國的聲音網
  4. 羅榮壽 . 北方網[2009-06-15]
  5. 「紀念相聲表演藝術家羅榮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場演出在京舉行. 人民網 [201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