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先剛,男,漢族,1970年12月出生,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羅先剛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70年12月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研究員、博導
知名作品 亞波長電磁學

現為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1] ,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組部首批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SPIE Fellow(國際光學工程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IAPLE Fellow(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hotonics and Laser Engineering) 。負責研究所前沿基礎技術研究科研管理工作、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負責情報信息和期刊管理工作。分管國家重點實驗室。

羅先剛是2017年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的有效候選人。201911月22日,羅先剛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

目錄

教育背景

2001-05--2002-05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博士後

1998-09--2001-03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博士

1995-09--1998-07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碩士

1989-09--1993-07 四川師範大學物理系 學士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微細加工技術,亞波長電磁學、微納光學、人工結構材料、電磁超構表面、表面等離子體光學,仿生光子和輕小型光學器件及系統。先後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多項973計劃、863計劃任務。

參選院士

羅先剛是2017年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

研究成果

提出在亞波長尺度調控電磁波位相、偏振和振幅的原理和方法,設計並實現了一系列平面光學元件、亞波長結構天線和吸波材料,獲多項獎勵。

人物榮譽

2005年起,先後獲得周光召傑出青年基礎科學獎,

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科研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先後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國家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組部首批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Fellow, 國際激光工程研究院(IAPLE)Fellow 。

多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和優秀獎,指導的博士論文多次獲得中科院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

代表性著作

X. Luo, T. Ishihar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t interference nanolithography technique. Appl. Phys. Lett. 84, 4780–4782 (2004). 2. Q. Feng, M. Pu, C. Hu, X. Luo, Engineering the dispersion of metamaterial surface for broadband infrared absorption. Opt. Lett. 37, 2133–2135 (2012).

3. W. Pan, C. Huang, P. Chen, M. Pu, X. Ma, X. Luo, A beam steering horn antenna using 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61, 6218–6223 (2013).

4. X. Ma, W. Pan, C. Huang, M. Pu, Y. Wang, B. Zhao, J. Cui, C. Wang, X. Luo, An active metamaterial for polarization manipulating. Adv. Opt. Mater. 2, 945–949 (2014).

5. M. Pu, X. Li, X. Ma, Y. Wang, Z. Zhao, C. Wang, C. Hu, P. Gao, C. Huang, H. Ren, X. Li, F. Qin, M. Gu, M. Hong, X. Luo, Catenary optics for achromatic generation of perfect optical angular momentum. Science Advances1, e1500396 (2015).

6. X. Luo, 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metasurfaces. Sci. China-Phys. Mech. Astron. 58, 594201 (2015).

7. D. Tang, C. Wang, Z. Zhao, Y. Wang, M. Pu, X. Li, P. Gao, X. Luo, Ultrabroadband superoscillatory lens composed by plasmonic metasurfaces for subdiffraction light focusing. Laser Photonics Rev. 9, 713–719 (2015).

8. Li et al.,Multicolor 3D meta-holography by broadband plasmonic modulation, Science Advances 2, e1601102(2016).

9.X. Luo, M. Pu, X. Li, X. Ma, Broadband spin Hall effect of light in single nanoaperture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參考來源

  1. 羅先剛 ,蒼溪縣地名網
  2. 羅先剛 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大學,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