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編劇十二法則

內容簡介

新一代編劇指南 12步將你的創意搬上銀幕 既教給你電影編劇基本法則,又能讓你自由地發揮創意 洞悉影業發展趨勢,活用法則應對新時代創作演變 ★創作沒有捷徑,但法則能讓你少走彎路。這本指南將編劇技巧提煉成12個關鍵要素,深入講解編劇的基本知識與法則,加深你對劇本的理解。 ★ 作者首先帶你了解當下流媒體時代電影行業及劇作的變化,再一步步學習如何發展故事、塑造人物,直至修改和打磨,讓你自信地創作出自己的完整劇本。 ★法則建立起來,有時候就是為了打破的。本書洞悉電影業的發展,在解析經典劇作方法之外,也介紹超越法則的創新編劇做法,鼓勵你自由地進行創作,爭取在銀幕上走出獨屬於自己的道路。 ★作者既講解經典劇本,如《異形》;也觀察行業新作,如《喬喬的異想世界》。不論你是新手,還是在行業中摸爬滾打過的成熟編劇,都能從中發現好萊塢大片、低成本電影以及更多類型影片的劇作技巧,激發無限靈感。 ★每個法則之後都有「閉門寫作」環節,指導你對剛剛學習的內容進行有的放矢的練習。 ★書中許多章節設置了「典範學習」環節,讓那些已經在業內成功的編劇、導演分享各個法則在實踐中運用的訣竅。 ★書中一些章節設置了「突圍明星「環節,讓昆汀·塔倫蒂諾、諾亞·鮑姆巴赫等等「不走尋常路」的成功創作者現身說法,告訴你如何在掌握法則的基礎上突破法則,從而進入完全不同的編劇創作境界。 《編劇十二法則》作者說:

⭕「我們的目的是從技術中學習,而不是被技術束縛。」 ⭕「了解行業能給你帶來什麼,可以讓你做對事,找對人,讓你獨一無二的創造力有用武之地。」 ⭕ 「不是所有的好萊塢電影都符合三幕範式。不過,如果是為電影製片廠或較大的獨立製片公司工作,你至少得能夠按照這些術語思考和溝通一就算你想打破法則,也得先了解法則。」 ⭕ 「好的對白,並不是讓人物像現實生活中那 樣說話。強有力的對白指的是人物帶着目的說話一要話裡有話。」 ⭕ 「為了拖延任務,你讀多少書和劇本都可以。但是,如果你想成為編劇,就必須遵守這條鐵律一般的法則:完成你的初稿。」 ⭕「世界上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真正重要的是:寫下去,不要停。」

作者簡介

作者:朱利安·霍克斯特(Julian Hoxter),舊金山州立大學電影學院教授,他在編劇方面有超過20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 多年來在美國和英國教授編劇、電影、媒體和文化研究。在業內,霍克斯特也是一名製片編劇和專業劇本顧問。

譯者:馮永斌,靈活就業者,寫劇本,寫隨筆,也寫小說。

原文摘錄

「英雄」和「主人公」是一回事嗎?好吧,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一般來說,我們把「英雄」這個詞與勇敢聯繫起來。勇敢的方式各種各樣,但並不是所有主人公都真的勇敢。 許多主人公,從一開始就和英雄主義沒什麼關係。正如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的,傳統三幕範式的電影敘事裡,中間點包括第二次意義重大的承諾,代表主人公要採取行動了。正是在這個點上,單純的主人公會轉變成英雄。這個時候,主人公已經學到了足夠多的東西,或經歷了足夠多的事情,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決定意味着什麼。儘管知道事情可能會變得非常糟糕,但還是決定朝他們的目標前進,這種勇氣可嘉的行為,使他們變成了英雄。 當然,不是所有故事都用同樣的方式處理勇敢或英雄主義。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對目標的承諾。讓我們來看一看。 目標驅動的人物 我們可能會認為,追求目標是遵循主題,是一種欲望,或者是一種需求,但無論我們用什麼詞來描述這種人物,在目標導向型故事裡,他們都屬於久經考驗的目標驅動型英雄。 三幕範式的設計,就是用來講目標導向型故事的。這種結構其實假定了你會根據目標來發展人物。差不多可以這麼定義,目標驅動型的人物是充滿活力的,無論看起來有多不可能,也會為了達成目標向前推進。因此,大多數好萊塢故事給人最大的樂趣(也是最不現實的地方)就是,經過三幕故事,目標驅動型的英雄從沒用的人或沒本事的人,變成了有價值有本事的人。 不是所有故事都會嚴格用這種方式考驗人物。第一幕結束時,柯南(1982年電影《野蠻人柯南》[ConantheBarbarian]的主人公)已經比我們想象的更厲害了,而電影其餘部分考驗的是他的意志力和適應能力。同樣,在2005年改編的《傲慢與偏見》(Pride&Prejudice,2005)中(雖然已經不是奧斯汀原作了),伊麗莎白並沒有發生從失敗者到勝利者這種狹義的轉變。相反,當達西證明了自己值得她愛,她克服了對達西的負面看法(她的偏見)。這也...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