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經濟周期的規律與原因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經濟周期的規律與原因》,[美] 亨利·勒德韋爾·穆爾 著,歐陽葵,賈悅 譯,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1]英文名稱:The Commercial Press,簡稱CP)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2]」。

目錄

內容簡介

《經濟周期的規律與原因(經濟學名著譯叢)》通過降雨量、農作物產出和價格等數據的分析來探討經濟擴張與經濟蕭條的規律與原因。穆爾教授指出,以降雨周期為代表的氣候周期造成了農作物的產出周期,農作物產出與降雨量之間存在着相似的周期性規律;農作物產出增加或減少會導致農產品價格下降或上升,從而導致工業品需求和就業的增加或減少,以及一般物價水平的上升或下降,最終形成了所謂的經濟繁榮與蕭條。在這一推理過程中,他提出了斜率為正的需求曲線,但這一觀點遭到經濟學界的巨大反對。即使這樣,穆爾教授使用統計方法對需求函數進行估計的思路,還是對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介紹

亨利•勒德韋爾•穆爾,美國著名經濟學家。1869年生於美國馬里蘭州查爾斯縣。1889年就讀於蘭道爾夫-麥肯學院,1892年獲得學士學位。1896年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曾分別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講師,在史密斯學院擔任政治經濟學教授。1906年至1929年期間,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的政治經濟學教授。

參考文獻

  1. 簡介,商務印書館
  2. 商務印書館成立110周年,搜狐,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