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綾波零

圖片來自kawaii-mobile

綾波零(日語:綾波 レイ,又譯綾波)是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女主角之一,亦有在同名漫畫版以及眾多衍生作品中登場,配音演員是林原惠(Megumi Hayashihara)。角色由原版動畫的導演庵野秀明構思,貞本義行負責角色設計林原惠擔任配音員。在原版動畫中,綾波零是一名沉默寡言的14歲少女,駕駛著EVA試作零號機對抗使徒。她個性冷漠、彷彿沒有感情,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消極、空虛,但隨著故事推進,在與男主角碇真嗣進行一系列的互動後,她逐漸有情感化的表現。

庵野僅給予貞本設計方針,其餘部分就交由他發揮。貞本在小說《雪鵝The Snow Goose (novella)》和日本樂團筋肉少女帶的歌曲的影響下發想出零的形象,並稱零是與另一位女主角明日香相對比、像一個母親一樣的角色。外貌設定上,貞本以他的前一部漫畫作品《孤島の鬼}}》裡的角色作為外表的藍本,並將她設定成一個黑髮黑眼的角色,後來因為被要求要更有特色,便在眾人集思廣益下改成了藍髮紅眼。在庵野的構想中,零代表的是真嗣心裡無意識的部分,也是真嗣的戀母情結作用的對象之一。

動畫於1995年首播之後,綾波零獲得了廣大的人氣,是早期文化的代表性角色,時至今日仍經常登上角色人氣排行榜。零的性格特質被歸類為「無口」,啟發了後世許多動漫角色,其在周邊商品、流行文化、Cosplay、跨媒體合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目錄

構想

對於零的角色設定,庵野給了角色設計師貞本義行一份簡短的備忘錄,上面對於零的描述就只有「無口的少女」,給予貞本很大的創作空間。庵野也指示過貞本:「別的不管,總之她得是個非常不快樂的少女,而且沒什麼存在感」。貞本表示自己一直很想創造一個這樣的角色。貞本受到英文小說《雪鵝》感動,於是試著去想像書中女主角的形象。小說最後一幕中,屋裡的一張油畫畫著一個白衣女孩,畫中女孩看起來彷彿置身在一個空房間內;貞本表示這就是他心目中的視覺形象。後來貞本迷上了日本樂團筋肉少女帶主唱大槻賢二,在聽歌曲〈大耳垂的孩子〉(福耳の子供)時覺得當中有個少女的聲音很好聽,便決定將這種音色套用在心中的形象上。

造型設定

貞本用上一部漫畫作品《孤島之鬼》裡的角色作為零外表的藍本,再將頭髮弄得散亂些,變成像wolf hair的瀏海。製作團隊一開始計畫將零設定成日本人的樣子,且庵野希望零是個「短髮的沉穩角色」,貞本於是將她設計成黑髮黑眼。但該設計被批評缺乏特徵,有人告訴貞本應該要讓髮色和眼睛顏色更有日本動畫的風格,藉此讓人一眼辨識出這個角色。團隊之前的作品中所有角色都是黑髮,只有動畫《王立宇宙軍》沒拍成的續集《蒼之烏爾》的主角是藍髮,於是零的頭髮就被改成了藍色。髮色定案後,庵野提議將零的眼睛畫成紅色,貞本覺得很酷所以採用。這樣的更動也是要讓觀眾能一眼就將她和明日香做出區別(零是藍髮紅眼睛,明日香是紅髮藍眼睛)。

性格

綾波零個性沉默寡言、不善表達且內向害羞。她盡其所能地限制自己與周遭人們的關係,並機械式地執行任何接收到的命令,即便內容相當殘忍無情。她在人際互動上相當內向,有遠離人群的傾向,散發出憂鬱的氣質。零極少顯露出自己的情緒,說話的語氣帶有疏離感,總是一副冷漠陰沉的樣子。根據官方描述,零是個沒有夢想的角色,彷彿能劇面具般面無表情又悲傷。負責人物設計的貞本義行認為,零其實感受得到情緒和感情,問題是出在她有嚴重的表達和溝通障礙。在冷漠的外表下,零經歷過許多內心衝突、社會異化、生理上的苦痛,以及深不見底的孤寂。這些原因讓零散發出一種神秘難測的氣質,按照貞本的說法,零是影子般的空氣感所創造出來的角色。

評價

根據《日經新聞》於2007年9月1日刊載的專欄報導指出,綾波零的人氣十年不減,在日本大約有100萬名男性對零抱有愛慕之情,並形容零是「以包著繃帶的姿態出現的現代女神,也是日本動畫的代表」。2009年,日本Oricon新聞的一份報導表示,綾波零已然成為《EVA》系列的招牌同一年IGN網站也將綾波零評為25大日本動畫角色的第10名,編者克里斯·麥肯齊(Chris Mackenzie)指出綾波零是最有影響力的動畫角色之一,但也認為她其實和其他角色不太相同,因為「她是一個我們從未解開的謎」。2010年,Mania Entertainment的編者湯瑪斯·佐斯(Thomas Zoth)選出日本動畫中的10大代表性女英雄,綾波零排在第10位。佐斯評論道,她的周邊商品相當熱銷,並掀起了日本動畫界的萌系熱潮。雜誌《The Artifice》的編者賈斯汀·吳(Justin Wu)認為,綾波零與當時傳統的動漫女角(堅強、溫柔、有魅力)大相逕庭,反而營造出另一種魅力。[1]

參考資料

  1. Zoth, Thomas. 10 Iconic Anime Heroines. Mania Entertainment. 2010-01-19 [2010-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