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祖父的抗戰(唐崛)

《祖父的抗戰》中國當代作家唐崛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祖父的抗戰

祖母在世時,每當提起家境,便喃喃自語,如果不是祖父的任性,扛起槍跟日本兵對着幹,恐怕家境也不至於一轉直下。   

祖母的埋怨是痛惜她和祖父含辛茹苦賺來的那份家業,而我們卻很敬佩,祖父一生中也做過一件了不得的事。   

祖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唐姓,名勝德,居住在瓊島西部儋州北岸的一個村落。他的相貌,我們是從掛在祖屋那張老舊的碳畫像認識的。發短臉長,眉濃眼亮,鼻寬唇厚,看上去很憨厚又很血性,很剛直又很善良。   

從祖母在世時的那些隻言片語中得知,那時(大概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祖父的家境很殷實,田地就占全村一半以上,那麼多的田地一部分是曾祖父留下的,一部分是祖父開荒出的,另一部分是祖父用銀兩從別人那裡買來的。因為家大業大,祖父成了當地小有名望的鄉紳,村裡的大事小事,都離不了他,鎮裡有什麼動靜,都要跟他打個招呼。   

祖父的那個年代,是動盪不安的年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祖父奔波於鄉野阡陌之間,應變於各種勢力之中,左右逢源,誰都不敢得罪,苦苦地支撐着他的家業。可有一天,鎮長找了祖父,說日本人要打進來了,全民都要抗戰,讓祖父幫助籌措銀兩。祖父是一個與土地打交道的人,對於抗戰,對於國家危機,對於民族存亡,沒有那麼高的覺悟。但祖父二話不說,按照鎮長的要求,走家串戶,積極籌措銀兩。也許,祖父就認為保護家園,捐錢出力義不容辭。祖父籌到的銀兩達不到鎮長要求的數目,只好掏出家裡的補上,這讓鎮長滿意不已,於是,祖母天天都罵祖父是個敗家仔。   

那些年,每到糧食收穫的季節,瓊崖國民黨的抗日力量都來跟祖父催糧,糧食拿走了卻分文不見。中共瓊崖特委的人很好,講誠信,糧運走不多久,錢准給送到,這讓祖父感激不已。每次,瓊崖特委的人來買糧時,祖父更牽來兩頭牛,說是作為運糧之用,其實是特意搭送。   

祖父似乎與瓊崖特委的人有一種默契的配合。那時,日本兵封鎖得很緊,瓊崖特委的人需要糧食時,便在夜晚到村口的那顆大榕樹下的隱蔽處,作些記號。如,放兩塊小石,表示需要些糧。放一塊石頭壓張紙,表示需要些雞鴨之類的。第二天,祖父去查看後,等到晚上便悄悄挑去,放在記號之處,瓊崖特委的人拿到了,總是在原處放些銀兩,以示酬謝,但祖父從不收下,待下次來要糧時,便如數歸還。   

聽祖母說,祖父拿起槍跟日本兵對着幹,是因為咽不下日本兵欺凌的那口氣。那天,幾個日本兵帶着一群漢奸來村里,用槍指着祖父說,如果不跟他們合作,便滅了全村。祖父和村裡的人非常氣憤。那時,村很大,村裡有唐、符、吳好幾個姓,祖父與村里各姓的頭頭商量,大家都表示決不屈服,誓死保衛家園。於是,祖父把家裡存藏的所有銀兩掏出,找了熟人買了幾支破舊的「漢陽造」以及粉槍和彈藥,又組織大家在村的路口挖戰豪,然後,把老人小孩女人託付給鄰村的親戚。幾天後,那幾個日本兵和那群漢奸真的耀武揚威而來。祖父們沒有作戰知識和經驗,那些槍支又比不上日本兵的槍支火力猛射程遠,只好憑着對地形的熟悉,與日本兵和漢奸們周旋磨耗。仗打得很殘烈,村里參戰的人幾乎死了一大半。最後,活着的人躲進山里才幸運保住性命。日本兵和漢奸們攻進村後,打砸燒搶,全村一遍廢墟。一個月多後,祖父們又悄悄地回到村莊,重新搭廬而住,然後,悄悄地接回老人小孩女人,又悄悄地生活起來。   

祖父為抗戰傾盡了家產,好幾年都沒能恢復過來。幸虧有那些拿不走帶不動的田地,全家的生計才有了着落。   

祖父的抗戰是草根的那種,是民間自發的那種,像祖父這類的抗戰,也許,在中華大地上很多很多,卻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被人們發掘,祖父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例。       [1]

作者簡介

唐崛,男,主要從事散文、新聞、文學評論等寫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