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破布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破布子

中文名稱:破布子

別稱:樹子、破布木、樹子仔、破果子、破斧子

目科:管狀花目、紫草科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亞科:破布木亞科

破布子(學名Cordia dichotoma Forst. f.),又稱樹子、破布木、樹子仔、破果子、破子、破斧子、仙枝子、風箏子(廣東),為紫草科破布木屬下的一種植物。產於中國西藏東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及台灣。生海拔300-1900米山坡疏林及山谷溪邊。越南、印度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及新喀里多尼亞島有分布。

形狀

喬木,高3-8米。

葉卵形、寬卵形或橢圓形,長6-13厘米,寬4-9厘米,先端鈍或具短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通常微波狀或具波狀牙齒,稀全緣,兩面疏生短柔毛或無毛;葉柄細弱,長2-5厘米。

2-4月開花,聚傘花序生具葉的側枝頂端,二叉狀稀疏分枝,呈傘房狀,寬5-8厘米;花二型,無梗;花萼鍾狀,5裂,長5-6毫米,裂片三角形,不等大;花冠白色,與花萼略等長,裂片比筒部長;雄花花絲長約3.5毫米;退化雌蕊圓球形;兩性花花絲長1-2毫米,花柱合生部分長1-1.5毫米,第一次分枝長約1毫米,第二次分枝長2-3毫米,柱頭匙形。

核果近球形,黃色或帶紅色,直徑10-15毫米,具多膠質的中果皮,被宿存的花萼承托。

花期2-4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破布子生長勢強,適應石灰岩、山坡地等貧瘠土壤栽培。但以濕潤的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充足。每年果期後強剪整枝1次。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22-30℃。

分布地域

產於中國西藏東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及台灣。生海拔300-1900米山坡疏林及山谷溪邊。越南、印度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及新喀里多尼亞島有分布。

價值

藥用

破布子果實有鎮咳、緩下劑、解毒與整場的功效,對於消化不良有極佳的療效。樹皮主治子宮炎、子宮脫出、肺出血、下消、炎腫或久年勞傷,內藏積淤,有散瘀活血的功效。民間有剝樹皮,稍曬乾,煎大鍋水,過濾後加冰糖當茶飲用,對燥熱性的虛火上升,口苦口臭,肺部積熱難安功效尤佳。根可止汗,治高血壓。枝幹煮水喝可以治療尿酸。

採收時間:根:全年可采;果:秋季成熟時采

功能

行氣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

用於心胃氣痛,濕熱腹瀉,急、慢性支氣管炎。

入藥部位

根或果實。

用法用量

每用干根0.5-1兩,水煎服或酒水各半加瘦肉同煎服。

相關配伍

1、心胃氣痛、濕熱腹瀉:用根15-30g,水煎服。

2、急、慢性支氣管炎,用果9-12g,水煎服。(1-2方出自《廣西特色中草藥資源選編》)

採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洗淨曬乾。果,秋季成熟時采,曬乾備用。[1]

食用

破布木成熟果實的果皮含有膠質, 富含維生素,帶有甘味和粘性。破布子的果實可以生食。但常見的食用方法是先將洗淨的果實加鹽水煮沸,經一個小時以上不停攪拌使果皮破裂。在產品呈糊狀時加入其他調味料,冷卻凝結後冷凍或醃漬保存。如此製作的破布子可以用來炒、油炸、煲湯、調製醬汁等。破布木果實能消減解除芒果毒性,還可去除魚產品和海鮮類的腥味,常作為蒸煮魚、肉的配料。

經濟

果實富含脂肪,可榨油,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油脂組分析:全果含油22.18%,乾果含油35.94%,種子含油51.8%,是中國新發現的野生木本油料植物。 根據印度《現代科學》1977 年46 卷15 期報道: 破布木種仁的含油率為46% ,蛋白質含量為31%。 醣質9.4% 、纖維3.6%、鈣81毫克、磷67毫克、鐵7. 2毫克、維生素A550國際單位,維生素B 20.29毫克。

在台灣,破布木果實用民間傳統方法加工製造成健康的小菜食品,具有開胃、健脾功效,是理想的佐餐保健食品。許多人追求返樸歸真,帶動了破布木果實製品走俏台灣和日本,成為台灣當地人不可缺少的佐餐保健食品。

破布子木材可供建築及農具用材。

參考資料

  1. 破布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