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家河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古老文化,石家河文化早期的時間當為3000B.C~2300B.C.,石家河文化晚期(或稱後石家河文化)約為2400B.C~1900B.C.,承襲屈家嶺文化演變而來 。石家河文化因發現於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遺址而得名。此地有一個規模很大的遺址群,多達五十餘處。文化已經發現有青銅銅塊、玉器、祭祀遺蹟、類似於文字的刻劃符號和城址,表明它已經進入文明時代。陶器大部分為黑色,不過也有不少紅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該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文名 石家河文化
外文名 Shijiahe Culture
屬 於 新石器時代 距今約 3000年-1900年
原 因 發現於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而得名
歷史由來
石家河文化是中國長江中游地區的青銅文化。因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帶,最北處可擴展至黃河南岸的鄭洛地區。為承襲屈家嶺文化演變而來 ,年代距今約年 。該文化出現如石家河遺址群那樣的中心聚落,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石家河文化的經濟生活以稻作農業為主。在鄧家灣遺址發現了青銅銅塊和煉銅原料孔雀石,標誌着冶銅業的出現。
工藝崛起
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於小型玉器[1] 。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陶塑個體均很小,有獅、象、虎、雞、魚、龜,還有人像。這些小塑像集中出土於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在埋小孩的瓮棺中,往往出有不少玉器,造型豐富,有人面、飛鷹、豬龍、蟬、璜、管等,雕刻精細,工藝水平相當高。
文化差異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別懸殊,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長3米多 ,隨葬品百餘件。另一座成人瓮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該文化已發現的玉器墓之首。鍾祥六合大多數瓮棺內隨葬玉石器及玉石料。這些表明人們以玉器為財富。一般認為,該文化已處於原始社會瓦解階段。
地區經濟
長江中游地區的經濟發展,到新石器時代之末至青銅時代早期,進入了石家河文化階段。石家河文化是在屈家嶺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當於中原龍山文化的晚期階段至夏代統治的前期,曾一度稱為「青龍泉三期文化」,因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更具這種文化的代表性,故考古界統稱之為石家河文化。主要遺址有湖北鄖縣青龍泉和大寺,房縣七里河,天門石家河,當陽季家湖,松滋桂花樹,均縣亂石灘和花果園,孝感碧公台與漲水廟,枝江關廟山,江陵蔡家台和張泉山,圻春易家山等。這種文化分布地域較廣,遍布湖北全境,延續時間也較長。碳 14 測定年代集中在公元前 2400 年前後,晚期已進入中原夏王朝統治時代。新石器時代長江中游的稻作農業生產始終在穩定地發展着,繼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之後,石家河文化的各部落繼續在長江兩岸從事水稻的栽培和各種手工業生產,並不斷吸取黃河流域和長江下游氏族部落的先進經驗,使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提高。在石家河遺址,發現大片紅燒土內夾有豐富的稻殼和莖葉,表明當地的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並且產量較高。許多遺址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也反映了這種情況。長方形無孔石鏟、打制雙肩石鋤、蚌鐮、長方形帶孔石刀都是實用的農具。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家畜飼養業也在穩定地發展。青龍泉遺址發現了豬、狗、羊和鹿的骨骸,各地普遍發現的動物骨骼以豬骨最多,尤其在墓葬中大量出土,表明以家畜為私有財產的現象比較突出。
文化陶瓷
石家河文化的刻劃符號最早發現於1987年,此後隨着田野發掘和室內整理的進行,陸續有新的符號發現,在肖家屋脊、鄧家灣兩個遺址上共發現符號約60餘枚個體,其中肖家屋脊經過8次發掘,共出土符號約43個;鄧家灣經過4次發掘,出土比較完整的符號約12個。石家河文化遺址群內已發掘的其它6處遺址未見有符號,這些符號的年代均為石家河文化早期。55個符號中,有1個位於尖底陶缸的上腹部, 1個位於凹底陶缸的下腹部,1個位於高領罐的肩部,有2個發現於泥質灰陶殘片(高領罐或碗)上,其餘48個均位於大口陶尊的上腹部。陶尊遺蹟(報告②稱JY,即陶臼遺蹟)主要發現於鄧家灣和肖家屋脊兩個遺址,其中肖家屋脊發現7處,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存數量3, 5件到10餘件,除JY7是14件陶尊全部倒立於地面排成一條直線外,其餘均是口底套接平放於地,排列成直線形和曲尺形。排成直線的有2例置於長方形淺坑中,余均置於地面上,尊底有的完整,有的一律敲碎。鄧家灣遺址也發現了較多的陶尊遺蹟,其中以AT302-AT304的一處規模最大,陶尊套接平放排成直線。石家河文化的陶器刻劃符號以象形符號為主,大多以簡練的筆劃勾勒出某一事物的外部形態,.一件陶器上只有一個符號,而且絕大多數為單體符號,少數幾個為合體符號。基本筆劃為弧線和直線,間或用少數未戳穿的圓形小戳孔。少到二劃,多到十餘劃,主要是用某種材料製成的銳器在大口尊、缸的坯體上刻劃而成。溝槽較深,有些殘片往往沿溝槽斷裂,溝槽內的顏色與器表一致,筆道深粗均勻,線條自然流暢。有些符號因刻劃較深,坯體燒乾後槽口張裂,其現存寬度往往大於刻時的寬度。高領罐等泥質灰陶小件陶器則是在陶器燒成後或是使用過程中刻劃而成,筆道淺細,刻劃處的顏色比器表要淺。
=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以出土小型精緻的玉件而倍受關注。玉人頭、玉鷹、玉虎頭和玉蟬屬於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華部分。這些玉器體積小、重量輕,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它們大多出土於成人瓮棺之中,顯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頭基本都具有「頭戴冠帽、菱形眼、寬鼻、戴耳環和表情莊重」的特徵,但在造型上富於變化。這些玉制的人頭形像可能代表着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師的形象。石家河文化的動物形玉器多為寫實造型:展翅飛翔的玉鷹生動逼真、惟妙惟肖;玉虎頭方頭卷耳,生氣勃勃;玉蟬寫實的形象,開創了商周時期玉蟬造型的先河。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漢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視頻
文浩說玉解讀石家河文化神人首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