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花蔥

中文學名 白花蔥

拉丁學名 Allium yanchiense J. M. Xu

拼音 baihuacong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百合目

百合科

蔥屬

白花蔥 (Allium yanchiense J. M. Xu)鱗莖單生或數枚聚生,窄卵狀,徑1-2厘米,外皮暗灰色,紙質,頂端纖維狀。葉圓柱狀,中空,短於花葶,寬1-2毫米,光滑或沿縱棱具極細糙齒。花葶中生,圓柱狀,高達40厘米,下部葉鞘光滑或具極細糙齒;總苞2裂,宿存;傘形花序球狀,花多而密集。花梗近等長,與花被片近等長或長為其2倍,具小苞片;花白或淡紅色,有時淡綠色;花被片中脈淡紅色,內輪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6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有時具不規則小齒,外輪長圓狀卵形,長4-5毫米,常比內輪稍短;花絲等長,比花被片長1/5-1/2,錐形,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子房卵圓形,腹縫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有時簾呈舌狀,花柱伸出花被。花果期8-9月。

目錄

形態特徵

莖:鱗莖單生或數枚聚生,窄卵狀,徑1-2厘米,外皮暗灰色,紙質,頂端纖維狀。

葉:葉圓柱狀,中空,短於花葶,寬1-2毫米,光滑或沿縱棱具極細糙齒。

花:花葶中生,圓柱狀,高達40厘米,下部葉鞘光滑或具極細糙齒;總苞2裂,宿存;傘形花序球狀,花多而密集。花梗近等長,與花被片近等長或長為其2倍,具小苞片;花白或淡紅色,有時淡綠色;花被片中脈淡紅色,內輪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6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有時具不規則小齒,外輪長圓狀卵形,長4-5毫米,常比內輪稍短;花絲等長,比花被片長1/5-1/2,錐形,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子房卵圓形,腹縫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有時簾呈舌狀,花柱伸出花被。

產地分布

產地:內蒙古西部、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南部及河南西北部。

生境:海拔1300-2000米山坡。

藥用價值

蔥蘭是一種很常見的植物,校園裡的花壇、公園裡的綠化帶都能看到它纖瘦的身影。它看似柔弱卻耐寒力極強,在-10℃的低溫下也不會受凍。進入寒冷蕭條的冬季,面對滿地落葉,同伴小草已萎靡枯黃的情景,它仍倔強得讓植株保持翠綠的本色。帶莖的全草又是民間的中草藥,有平肝、寧心、熄風的作用,可治小兒急驚風、羊角風、小兒肝熱。[1]

參考來源

  1. 白花蔥蘭的花語與種植, 360圖書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