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暢遊大武漢(喬進波)

暢遊大武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暢遊大武漢》中國當代作家喬進波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暢遊大武漢

有人說,人這一輩子至少要經歷兩件事,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去年國慶節長假,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讓多年未出遠門的我,大開眼界。

一、大江大湖大武漢

10月3日下午,我們一行8人從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乘坐下午14點55分的飛機,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飛行到達武漢天河機場。這是第一站。早就聽說大江大湖大武漢,當我們漫步在古老的街道,品味着老武漢的百年滄桑,回味着老武漢的昔日輝煌,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武漢簡稱「漢」,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地處江漢平原東部。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 武漢在我的心中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它是中國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尤其是武昌江邊的黃鶴樓,是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多少年來帝王將相在這裡指點江山,文人墨客在這裡抒發情懷。武漢自古又稱江城,關於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唐代大詩人李白於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與史郎中在黃鶴樓上飲酒,忽然聽到一陣陣笛聲,笛子吹的是《梅花落》, 由於《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觸動了大詩人,便題詩一首,詩名叫做《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中寫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漢人民非常喜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這一佳名,於是自號為江城人。我想這一美稱與武漢的發展和長江與漢水是密不可分的。

武漢也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它的境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上百座大小山巒、湖泊坐落其間,水域面積占全市面積四分之一,構成了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域生態環境。武漢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綜合樞紐,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清末洋務運動,刺激了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經濟發展,使武漢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而蜚聲中外。近代的武漢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幾度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因為喜歡,所以關注。早就聽說武漢市市花是梅花,而且是1984年當選的,梅花之所以能被選為市花,是因為它具有傲霜鬥雪、凌寒綻開的風骨,而且武漢的梅園在規模和研究上都在全國名列前茅,還有湖北自古就是梅花的故鄉。真想有機會去看看梅園,一定別有風采。

二、葛洲壩船閘——萬里長江第一閘

第二站是宜昌市。在漢口乘坐地鐵到達動車口,又乘坐動車到達宜昌時,一個美麗的城市出現在我們面前,宜昌,如它的名字一樣,適宜人居,繁榮昌盛。美景與江水的滋潤,巴楚文化的浸染,讓這裡從古至今一直美麗。

我們乘坐豪華遊輪參觀了三峽大壩和萬里長江第一閘——葛洲壩船閘。據導遊小張介紹葛洲壩船閘曾是80年代我國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一項重要標誌,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閘。為建船閘,建設者們削平了18座山頭,硬是在壩區左岸山崗中劈出一條道來,這在世界水利建設中是一道難題。2006年5月,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在發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外,其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因此,三峽大壩榮獲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的世界紀錄。

三峽船閘有三個世界第一。首先是號稱「天下第一門」。永久船閘共有24扇人字閘門。三分之二的人字門高36.75米,寬20.2米,厚3米,重達850噸,面積接近兩個籃球場,其外形與重量均為世界之最,號稱「天下第一門」。其次是三峽船閘基礎開挖最深。三峽船閘的開挖邊坡最大高度達170米,是世界船閘開挖邊坡高度之最。第三是三峽船閘結構最大高度達70米,是世界船閘襯砌式結構高度之最。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完全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而且製造水平相當高,不僅開關自如,還滴水不漏。2008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專家和學者評選出了「中國工業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件大事」,三峽工程名列其中。

我不禁對水利建設者的集體智慧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報以深深的敬意!

「船為什麼非要走船閘呢?」同行的幾個孩子有的問道。導遊小張回答說上游和下游的水位有很大差距,通過閘把水攔住。

「那輪船怎樣過閘?」有人問。小張介紹說,「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她說 2003年6月投運的三峽船閘可容納萬噸級船隊,船舶通過船閘時,就像上下五級台階,故有「大船爬樓梯」的比喻,而三峽升船機過船規模為3000噸級,船舶在承船廂里像乘垂直電梯一樣在空中升降,故有「小船坐電梯」之說。

三峽工程建設者真了不起!我們出神地聽着小張的介紹 ,長江設計院是三峽工程的勘察設計單位,讓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的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鈕新強,他是三峽船閘的主要設計者。三峽升船機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經歷了漫長的論證、比選和設計過程,被譽為三峽工程最後的「謎底」。2016年9月 18日下午三點多,在三峽大壩上游海拔150.5米的「高峽平湖」上,「長江三峽9號」遊輪沿着引航道緩緩駛入三峽升船機承船廂, 不一會兒,遊輪緩緩駛出承船廂,到達下游江面,三峽升船機首次試通航成功。三峽工程建設者憧憬多年的「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壯觀景象,成為現實!

我真有些躍躍欲試了。不一會兒,我們懷着敬畏之心情親身感受了輪船過閘的全過程,仿佛是神話一般,在船里我們像乘坐垂直電梯一樣在空中升降,「水漲船高」「平穩過渡」這幾個詞語不時跳躍在我的眼前!我們拿出手機不時拍照。後來聽小張說三峽升船機運營後,遊船一般40分鐘就可通行一次,比永久船閘通行一次用時3.5小時,縮短了2小時50分鐘

一路走來,非常感謝導遊小張為我們不厭其煩講解。以前在課本里學習的美麗的長江三峽,總覺得是那樣的遙遠,如今一下子呈現在眼前,真有一種做夢的感覺。我們這些來自黃土高原的人,在這裡,盡情感受。流連在秋日山水間,邊玩邊聽邊賞,有的是滿眼秀麗的風景和一路不斷的驚喜。

三、八百里清江美如畫——清江畫廊

第三站是清江畫廊。「八百里清江美如畫,四百里畫廊在長陽」在旅遊車上導遊小張介紹說,清江畫廊風景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是國家5A級景區,也是國家地質公園。清江是長江的一顆明珠。清江是土家族的母親河。

到達清江畫廊風景區,遊人如織,人頭攢動。我們一下車就「遭遇」了身着土家族民族服裝的小姑娘的熱情招待。好山好水好風情,清江的山水永遠不會讓人厭煩,沒有摻假的風景美好得像幺妹的臉。一些遊人與她們互動,唱歌、跳舞,做遊戲,圍觀的遊客不時掌聲鼓勵。很多遊人不時用攝像機、照相機和手機記錄美好的瞬間。清江的山,清江的水,清江的人,融匯在一起的是一江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文化,這裡,如詩,如畫,如歌。我拜倒在清江的美景之下,不時用自拍杆記錄美麗的風景。在碧綠江面和瓦藍的天空下,欣賞大自然迷人的奇蹟。穿越三國,夢回赤壁。

出發了,我們乘坐遊船首先到達仙人寨爬山。聽說仙人寨的猴子很多,真想遇見幾隻。凡是用仙形容的地方,常常讓人駐足流連。仙人寨遠看是一個很大的岩洞,洞裡從下到上依次是彌勒佛、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祖。在彌天霧雨中,仿佛身置人間仙境,讓人無比震撼。爾後又遊覽了倒影峽和石佛,我十分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沐浴在秋日的暖陽中,親近山水,登高思懷,聽風聲,看雲卷和家人朋友在群山環抱觀賞風景,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10月5日晚上7點半,我們乘坐動車,從宜昌東站出發,經過兩個小時的路程回到武漢。由於是旅遊高峰,我們買的是無座票。動車上一位男士讓身懷有孕的妻子坐下,把自己的座位讓給我,我抱着睡熟的女兒坐在那裡,十分感謝這位彬彬有禮的男士,十分感謝武漢人民對一個遠道而來的遊客的愛心!動車經過一條又一條湖泊,帶着風與時間賽跑,憑窗而望,似乎能看到它們的光影將一個鮮活美景拽到眼前。我在傾聽果實膨脹的聲音,品味時光變遷與現實的純厚,釋放內心滿滿的甜蜜。

10月6日早上,我們不像前幾天那麼辛苦奔波趕路而是睡到自然醒,三個家庭,三個孩子快樂如小魚,在武漢這塊古老的大地上遊玩。在這裡感受更多的是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僅僅通過看這裡的人,走這裡的老街,聽這裡的語言和品嘗這裡的美食,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不一樣的吸引力,那是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別致。

返程了,在雲上,我體驗到雲海的震撼!遼闊的天空,一望無際的雲海,飛機像一隻小鳥,飛翔。俯瞰大地,高樓大廈以及所有的建築物,都像玩積木堆成的小房子,一覽無遺。

感謝十月的溫暖沐浴,感恩十月的金色綻放。天上地下一趟,才知道,不論英雄還是狗熊,在大自然面前只是一粒微塵。請善待大自然,善待自己,善待每一次的遇見! [1]

作者簡介

喬進波,女,網名紫衣人,山西忻州市代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