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畫年糕(孫同林)

畫年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畫年糕》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畫年糕

老家過年畫糕

事實上,年糕是用蒸籠蒸出來的。用一種模具(糕箱)套制,一次成型,一箱年糕25塊或36塊不等。年糕的糕體呈長方形,兩寸半長、一寸半寬,一寸厚;年糕的糕面以「洋紅」着色,通常配以古代崇尚的文字或精緻的圖案。

畫年糕的時候孩子們肯定是要到場的。這時候的孩子們好像特別好學,一邊從蒸籠里往帘子上拾糕,一邊點認糕面上的文字,每塊糕面兩個字:「一品、當朝,二龍、戲珠,三陽、開泰,四時、如意,五子、登科、六六、大順……」平時不太愛念書的孩子,這時候面對年糕的字也有了興趣。讀認年糕上的文字成為鄉村的一種啟蒙教育。

剛出籠的年糕糕面紅膛膛的,因此,糕面上的文字或圖案都特別地鮮亮,而熱乎乎的年糕透出一股香、糯、甜,特別地誘人。

弟弟一邊撿拾年糕,一邊拿眼睛瞭着,趁大人一不注意,順手拿起一塊塞進嘴裡。平時嚴厲的父親,這時也變得一團和氣,看見了裝作沒看見,最多只會說一聲:「燙呢,慢點兒。」我的祖父還會說一聲:「吃年糕,年年高!」

記憶中,在年糕畫完之後,母親會找來一隻乾淨的木,裝數塊年糕叫我給鄰居們一家家分送,每家十聯(兩塊合在一起為一聯)、八聯不等,分送的標準體現了鄰里之間的感情和敬重程度。河東大爹爹沒有兒孫,而且愛吃黏,因此,標準會高一些,有時是十二聯,有時是十六聯,這也能體現我家的年景。我把年糕送到大爹家的時候,大爹必是要回我一小袋紅糖果子或一包麻酥,最後還要回我兩聯年糕,說是「糕(高)來糕(高)去」……這時,年糕的糕和生活中的高便合二為一了。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