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田園樂七首

作品名稱:田園樂七首

文學體裁:唐詩

作者:王維

創作年代:唐朝


《田園樂七首》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組六言詩,為作者退隱輞川時所作,故一題作「輞川六言」。

這組詩表現了作者退居輞川之後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無窮樂趣,同時也集中體現出作者山水田園詩歌創作的藝術化境與歸隱自然之後的心跡軌道,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詩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也是後人研究王維思想發展與詩歌創作的重要資料。

目錄

作品原文

其一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其二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其三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其五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其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其七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厭見:飽見。一作「出入」。 官府:一作「蹀躞」。鳴珂(kē):裝飾精美的馬,這裡暗指追名逐祿者。 崆峒(kōngtóng):指仙山。 立談:在交談的當時。語自揚雄《解嘲》「或立談而封侯」。璧:美玉。 詎(jù):豈,難道。表示反問。勝:比得過,勝得過。耦(ǒu):兩個人在一起耕地。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三角形,葉柄有氣囊,夏天開花,白色。果實有硬殼,有角,可供食用。 策杖:拄着棍杖。 桃花源:用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 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綠:一作」碧「。 落落:松高大的樣子。 童稚:兒童;小孩。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顏回:即顏淵(前521—前481),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孔子最得意弟子。簡居陋巷,為學習和弘揚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殫精竭思,傾注全部心血,過着「簞食瓢飲」的困苦生活,四十歲時便英年早逝。 五柳先生:指陶淵明。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其詩作以田園生活為主要題材。 宿(xiǔ)雨:夜雨;頭天晚上的雨。宿,夜晚。 春煙:春天裡因氣候變暖而產生的煙靄。 家童:家中的僕人。 鶯:一作「鳥」。山客:隱居山莊的人,這裡指作者本人。猶眠:還在睡覺。 酌:斟酒,倒酒。 露葵:蓴菜。 東谷:一作」西舍「。舂(chō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皮殼或搗碎。

白話譯文

其一

飽見高堂深院裡的官府人家,經常出入北里南鄰上層社會。

追名逐祿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發隱居者是什麼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夠封侯萬戶,在交談的當時就能得到賞賜玉璧一雙。

這怎麼能比得過歸隱躬耕南畝,怎麼比得上高臥東窗的閒適生活。

其三

采菱泛舟體驗渡頭疾風正吹,拄着拐杖到樹林西面看夕陽西斜。

我就是那杏樹壇邊的漁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其四

無論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樹也帶來陰涼。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歸村頭巷中,村裡的兒童不認識官家的服裝。

其五

遠處的山邊橫臥着一個寂靜的小村莊,綠樹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翹起,其間正升起一縷裊裊的炊煙。

生活在顏回那樣簡陋、艱苦的環境中,與陶潛那樣與世無爭的高士為鄰。

其六

桃花的花瓣上還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後的柳樹碧綠一片,籠罩在早上的煙霧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灑滿庭園 ,家童還未打掃,黃鶯啼鳴,山客還在酣睡。

其七

喝酒時正好遇到山泉,醉後喜歡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樹旁。

早上到南園去摘折露葵,晚上來到東谷舂搗黃粱。

創作背景

《田園樂七首》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後期對現實基本是抱着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最初隱居終南山,後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為悠閒,"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並吃齋念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這組詩就是作於王維退居藍田輞川別業時期,故又稱"輞川六言"。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組詩共七首,各首獨立成章,聯綴起來又是一個整體,都是描寫大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美好。組詩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輞川田園生活與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現了詩人的生活態度與精神境界。組詩寫輞川山居的景致,重點不在外觀景物的描寫,而是着眼於體現內在精神生活的意蘊,這恰恰是王維山水詩最顯著的特點。因為寫山、寫水,其意當不在山水,而在於借山水抒懷明志。當代著名學者陸侃如先生指出,從王維的"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登河北城樓》)與"我心已閒,清川澹如此"(《青溪》)這幾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開發王維詩的鑰匙了,這鑰匙就是個'靜'字。……唯其他能靜,故他能領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維詩歌美學的核心就是一個"靜"字,而這組詩表現的也正是這個"靜"字。他的靜境,並非是一味能寫環境的靜謐,而重點在於抒寫心境的寧靜。這種心境的閒靜,非思想修養達到極致而不可為的。在《田園樂》組詩中,儘管大多寫得寂靜清幽,描寫的環境是一種冷色,表現的心境是一種空寂。但是,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卻是美的,所體現出來的感情無一不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因此,王維對"靜"境的嚮往,是與他個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秉性分不開的。[1]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2]

視頻

書寫王維的田園樂七首之其六,體現出山水田園詩歌創作的藝術化境

嘟拉古詩 田園樂 其六

參考來源

  1. 田園樂古詩文網,2017-8-15
  2. 王維新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