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瓮洞(楊廷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瓮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瓮洞》中國當代作家楊廷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瓮洞

瓮洞,只要你輕輕念出它的名字,頓時會讓空氣中悠蕩着鄉土味!它沒有什麼獨特之處,更不會從字的組合與間架結構發現什麼重要秘密。可就是這樣平平凡凡的兩個字,無論它出現在哪裡,不管是看到還是聽到,都會讓我的神經敏感起來,總有一種想撫摸它的衝動。洞字旁那三點水,好像是農家屋頂上陸續升起的炊煙,流走歲月,沉澱了浮躁的心情。

瓮洞是一個看得見青山、摸得着綠水、望得到藍天白雲、遇得上親戚朋友、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它素有「黔東第一關」的稱號,在我的眼裡不過是一條清水江罷了。一條由南向北的河水將瓮洞鎮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兩片,數十個自然村寨散落在河東與河西。四周高高隆起的山脈,將相對開闊的沙灣塘,圍成了一個天然的瓮。從高空俯視,就如地層表面被從都勻市斗篷山緩緩而下的水流沖刷出來一個洞,使瓮洞這個地名變得更加形象逼真。

用一雙深情的眼眸打量瓮洞,那裡充斥着難忘的童年記憶。十二歲那年,從黃巡步行四公里崎嶇山路,到河西岸營盤坡上的瓮洞中學參加小升初考試。糊裡糊塗地考完後,還得匆匆趕路回家放牛。後來才知道,我們黃巡小學五年級一共有十二名同學去參加考試,僅有三個同學被瓮洞中學錄取,其中兩個是留級生,我是唯一的一個應屆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平時考試成績優秀,大家都比較看好的那個女同學竟然落榜了。

就讀瓮洞中學時個子較瘦小,母親總是擔心我會被同學欺負,就灌輸留級多讀幾年的想法。那時候留級是正常現象,有了母親的支持,課堂上就不用聽老師講什麼,等着留級就行。事與願違,期中考試後等來的不是留級而是降級,從初二降到初一。同學口中的降級生,讓我課間都不敢上廁所。降級生這個稱謂,開啟了我主動學習的模式,別人課間在打鬧,我就背語文生字生詞。在肖必燈同學的指點下,學會查字典掌握什麼是聲母和韻母,從周承兵同桌那裡知道了如何模仿例題去做練習題。每次的數學測驗,考滿分時總會得到鄒順堂老師的小獎品。有時一支圓珠筆,有時一本作業本。記不清得了多少次,就這樣兩年後在初三升高中的考試中,又成了瓮洞中學唯一一個考進天柱民族中學的應屆學生。

那個時候,總想着離開瓮洞這塊生養自己的熱土,嚮往更遠的地方。曾幻想過做生意發財、開客車致富的門路。美好的夢想卻始終抵不過殘酷的現實,農村家庭的孩子,只有靠努力讀書才是成功的最佳捷徑。上大學,參加工作,進修學習,參觀考察,外出講座,生活半徑變得越來越大,誘惑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一路走來,一路拼博,也獲得了不少的榮譽。新秀成長為骨幹、骨幹培養成名師、名師蛻變為專家,專業發展不斷提升。去廣東肇慶學院交流,到揚州大學講座、上清華大學演講,走南闖北眼界提高了,人脈也變廣了。成長曆程好象印證了一個網上流行的小故事:孫悟空還是一個猴子的時候,只能和一群猴子玩耍。學了一身本領之後,可以和牛魔王稱兄道弟,跟龍王呼來喝去搶寶貝。大鬧天宮之前,巨靈神都不把他放在眼裡。大鬧天宮之後,托塔李天王都對他畢恭畢敬。到雷音寺之前,他對菩薩只能頂禮膜拜,等成了鬥戰聖佛之後,他和菩薩成了哥們。孫悟空的經歷告訴我們:自己成長了,才會有人重視你。決定一個人高度的是自己的實力。沒有實力之前,我們只有兩個字------學習。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比什麼都強。踏實做事,樹立方向,終身學習,實現自我。

細數過往的日子,內心牽掛最多的還是瓮洞。年少時多麼想要逃離的厭倦之地,成為了年壯時想要回可能已經回不去的眷念之鄉。故鄉情,忽遠又忽近,遠的是漂泊的疲憊,近的是濃濃的鄉音。

在寒暑假回家的時光里,領着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兒子在溪溝前山林後轉一轉,仿佛在尋找童年記憶里的足跡。有時也會指着門前的高山對兒子說,我小時候在沙子灣砍過柴,去桐油坡割過草,爬黑荷灣拔春筍,到登山坡采蘑菇打蕨菜。不像你們現在這樣整天只會玩手機遊戲。那時,總覺得故鄉很大,大得沒有盡頭,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坡,才到那條河。此刻,才覺得故鄉其實很小,可以將它裝在心裡帶走。用懷念串起往事的痕跡,模糊後它又漸漸清晰起來,在心中那塊柔軟之地演繹着陽光燦爛的顏色,升騰着感動。「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年輕人外出務工後,過年回家談論的是進城、買房、買車,故鄉雖在,故人已不在。不管在外漂泊多久心裡總是沒有根,在蠻荒與文明中掙扎,註定心靈隱隱地痛。

[1]

作者簡介

楊廷福,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