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跟隨葉芝的步履,尋找遠逝的天真,感悟隨時間而來的智慧。窺視生命有限的窄縫,生出無限的冥想。我們將遠離這陰鬱的塵世,跟隨精靈的腳步起押…… 當代最偉大的詩人、「愛爾蘭的靈魂」,「20世紀最後一個浪漫主義詩人」諾貝爾獲得者——威廉·巴特勒·葉芝。 帶你領略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愛爾蘭,騎士、精靈、吟遊詩人的精神家園。民間傳統相交融的世界…… 什麼時候繁星在天空四落而散,如同鐵匠鋪中濺射的火星,然後消逝?毫無疑問,你的時光已經到來,你的狂風在勁吹,遙遠、最為神秘而不可褻讀的玫瑰啊!

書籍評價

葉芝以其高充藝術化且洋溢着靈感的作品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 ——諾貝爾文學將評委會 要了解葉芝的深厚與偉大,我們必須把握他作品中所呈現的對比性,這種對比在現實世界裡充滿矛盾,但是在藝術世界裡,卻可以得到調各統一。 ——台灣著名詩人 余光中 也許在愛爾蘭我可以找到我的靈魂。 ——美國著名詩人 西爾維婭·普拉斯

作者簡介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譯葉慈、耶茨,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Abbey Theatre)的創建者之一。葉芝的詩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徵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演變出其獨特的風格。葉芝的藝術代表着英語詩從傳統到現代過渡的縮影。葉芝早年的創作具有浪漫主義的華麗風格,善於營造夢幻般的氛圍,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凱爾特的薄暮》,便屬於此風格。然而進入不惑之年後,在現代主義詩人艾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的切身經驗的影響下,葉芝的創作風格發生了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近現代主義了。 葉芝是20世紀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人。他是象徵主義詩歌在英國的早期代表人物,對20世紀英國詩歌的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葉芝的歷史就是世紀之交愛爾蘭的歷史,而他的詩歌則將他個人的歷史與那一時期的愛爾蘭歷史融為一體。 年輕時代的葉芝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其早期詩歌多取材於愛爾蘭本土的傳奇與民謠。葉芝是愛爾蘭民族主 …

內容預覽

  仙軍出動  軍隊從諾克納里爾騎來,  越過克魯施納貝爾的墳墓;  考爾特甩動他燃燒的頭髮,  尼艾姆叫喊着:「離開,快離開;  掏空你心中世俗的夢幻。  風兒甦醒,葉兒迴旋,  我們的臉頰蒼白,我們的頭髮未曾綁起,  我們的心胸劇烈起伏,我們的眼睛閃爍微光,  我們的雙臂揮動搖擺,我們的雙唇分離張開,  如果任何目光凝視我們這幫衝鋒的軍隊,  我們便會進入他和他的手頭之事之間,  我們便會進入他和他的心靈之光之間。」  軍隊正奔向夜晚和白晝之中;  在哪兒會有這樣的心靈之光和手頭之事呢?  考爾特甩動他燃燒的頭髮,  尼艾姆叫喊着:「離開,快離開。」  關於這本書  我就像每個藝術家一樣,渴望從這個糟糕愚蠢的世界上的那些美麗、愉快、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