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晏球 王晏球(869年/871年-932年9月4日),字瑩之,又名杜晏球、李紹虔。河南洛陽人。五代時期後梁至後唐名將。

王晏球初隸宣武節度使朱溫帳下,歷任廳子都指揮使、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龍驤四軍指揮使、輝州刺史等職。同光元年(923年),歸降後唐,授齊州防禦使、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奉命北御契丹。天成三年(928年),任北面招討使,率兵進討義武節度使王都之亂,進圍定州,於曲陽、唐河兩次大破契丹援軍。次年,克定州,以功授天平節度使。後移鎮青州,加兼中書令。

目錄

人物生平

從軍宣武王晏球(曾改名杜晏球、李紹虔)是河南洛陽人。他年少時遭遇唐末戰亂,被蔡州亂軍所掠。後來,汴州(今河南開封)富戶杜氏收其為養子,王晏球遂改姓杜氏,名杜晏球。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即後梁太祖)挑選富家子弟中有才勇者置於帳下,號稱「廳子都」;杜晏球沉勇有謀略,倜儻有大節,因而入選。繼而跟從朱溫四處征伐,屢立戰功,升任廳子都指揮使。

屢立戰功主詞條:楊劉之戰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杜晏球自開封府押衙充直左耀武指揮使,授右千牛衛將軍。

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珪篡位。同年六月,懷州(今河南沁陽)龍驤軍三千人作亂,欲攻京師。朱友珪命杜晏球率軍迎戰,於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敗敵,俘獲軍使劉重遇,因功授左龍驤第一指揮使。次年(913年)二月,後梁末帝朱友貞即位,杜晏球遷為龍驤四軍指揮使。

歸降後唐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李存勖進攻汴州,北面行營招討使段凝率軍南下救援,時任檢校司空、守輝州刺史的杜晏球領騎兵為其先鋒。到封丘(今河南境內)時,他得知朱友貞已自殺身亡,隨即解甲歸降李存勖。李存勖仍任杜晏球為輝州刺史,並加授檢校司徒,賜其姓名李紹虔。

同光二年(924年),杜晏球被授為齊州防禦使、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戍守瓦橋關(今河南境內),與大將霍彥威攻契丹以捍衛北疆。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效節指揮使趙在禮叛亂,攻入鄴城(今河北臨漳),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李嗣源率兵征討,被叛軍擁立為帝。四月,洛陽兵變,李存勖被殺。當時,正在瓦橋關的李紹虔被李嗣源派人召來,率騎兵跟從李嗣源到洛陽。李嗣源即位後,李紹虔上奏請求恢複本姓,得到允准,他於是恢複本名王晏球。不久後,王晏球升任歸德軍節度使。

天成二年(927年)二月,王晏球被加授為檢校太傅。七月,充任北面行營副招討使,兵駐滿城(今河北中部)。

歷史評價

李嗣源:①長劍倚天,洪河帶地,居萬夫之長,擅三傑之名。黃石兵書,運子房之籌略;清淮公族,興仲爽之源流。自統雄師,往收逆壘,摧曲陽之堅陣,厭<氵寇>水之驚波。爰築室以反耕,攻圍雉堞,果析骸而易子,傾覆鳥巢。招降之士庶數千,撲滅之凶狂非一。王都授首,禿餒生擒,火焚而惡蔓皆除,電掃而妖氛並息。(《進封王晏球等制》)②中山悖逆,勞卿攻討,今已掃蕩兼敗。鮮卑中興已來,未有立功如卿者。(《冊府元龜》引)

薛居正:夫才之良者,在秦亦良也,在虞亦良也。故彥威而下,昔為梁臣,不虧亮節;洎歸唐祚,亦無醜聲,蓋松貞不變於四時,玉粹寧虞其烈焰故也。況彥威之輔明宗也,有翊戴之績;晏球之伐中山也,著戡定之功。方之數公,尤為優矣。(《舊五代史》)

黃震:中國威振契丹,由晏球始。(《古今紀要》)

茅坤:晏球多兵略。(《唐宋八大家文鈔》)

倪元璐:得其意而行之,可以不困虞衡。王晏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財饗士,此又一法也。(《倪文貞集》) [1][2]

參考文獻